第十八次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美帝郁悶:直到今天仍懼怕毛澤東軍事策略
“第十八次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提出從哲學層面研究黨的創新理論
新民網 2012-02-23 04:55
“第十八次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學術研討會”不久前在廣西南寧市舉行,會議的主題是“毛澤東哲學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
與會者認為,毛澤東哲學思想是在中國土壤上生長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中國革命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真學習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實事求是思想是毛澤東辯證唯物論哲學思想的基礎,矛盾對立統一思想是其唯物辯證法思想的基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思想是其歷史唯物論思想的基礎。毛澤東哲學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應更加自覺地把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學習研究同對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學習研究結合起來,更加注重從哲學層面研究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爭鳴】美帝郁悶:直到今天仍懼怕毛澤東軍事策略
燕趙都市網 www.yzdsb.com.cn2012-02-23 20:41:33
朝鮮戰爭中讓美國人很難接受的就是他們自認二戰時候的亞洲最著名的英雄:麥克阿瑟將軍。麥將軍戎馬一生,戰功無數。是西點軍校最杰出的學生之一,也堪稱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統帥之一。可惜一世英名毀于韓戰。單從戰役指揮的角度看,麥將軍犯下了輕敵冒進的兵家大忌。有一點我要說明,當時對中國軍隊的無知和輕視是美軍上下的通病,并非一人之過。中國軍隊在二戰中的拙劣表現給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比如:四十萬中國軍隊不加抵抗,就讓兩萬日軍占領了東北三省;河北、山西一線的三十萬中國軍隊被區區三千日軍象趕鴨子一樣趕的到處逃跑。在美軍官兵的心目之中,中國軍隊是“鴨子”,是不堪一擊的弱旅。否則,麥將軍也不至于說那樣狂妄自大的話。而當時美國沉湎于二戰勝利后的喜悅。有對中國軍隊的先入為主的研究,全沒有意識到原以為中國軍隊還是蔣介石統領下的一群鴨子,竟然短短幾年時間在毛澤東的統帥之下競成了一群獅子。對中國軍隊在韓戰中表現出來的戰勝困難的勇氣、視死如歸的氣概和精明有效的戰術,美國從總統到普通士兵沒有不欽佩的。很多美軍事專家在研究毛澤東的時候,在研究朝鮮戰爭的時候,他們都得出一個相同的結論:“因為毛澤東是中國甚至世界歷史上的軍事奇才,他的軍事理論和手下戰將無論從戰役指揮和戰場表現來評判,中國軍隊獲勝都是合理的,也不認為美軍敗于有毛澤東這樣卓越的統帥和彭德懷這樣杰出的司令官的中國軍隊手里是什么丟臉的事。”
美國從朝鮮戰爭的失利得知,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中國軍隊也不再是過去的中國軍隊。必須以極其審慎的態度來重新研究中國,重視中國。尤其是毛澤東的中國。絕不能再犯輕敵冒進的錯誤。在金門炮戰,以及越南戰爭中,美國都表現出了這種審慎。這就是接受了朝鮮戰爭教訓的直接結果。現在很多世界軍事專家都在期望:“中美之間不要再打仗,否則將會是兩敗俱傷,后果不堪設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話,祈望那時的中國軍隊不再有太多的毛澤東色彩。”
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因為他們相信在武器裝備的更新上中國永遠趕不上美國。怕的是中國軍隊的毛澤東化,或按中國術語叫革命化。中國軍隊離毛澤東越遠,美軍的勝算也就越大。毛澤東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善于以弱擊強,以弱勝強的軍事家,毛澤東的軍事思想體系及實戰應用是非常的精妙獨特。至今還沒有好的應對破解辦法。
雖然中國在朝鮮戰爭中擊敗美國,但看看現在美國人對毛澤東始終懷有最深最高的敬意。美國最高軍事院校西點軍校至今最崇敬的兩個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兵家泰斗,一個是毛澤東,還有一個是孫武。美國人對毛澤東的敬佩真不知道還能不能喚醒那些無中生有攻擊侮辱毛澤東的,所謂的中國文人中國精英們的一點做人的良知。
其實現在美國的軍事專家很郁悶,因為到今天都懼怕毛澤東軍事策略;朝鮮一戰讓美國知道了毛澤東是軍事天才,朝鮮一戰也讓美國懼怕毛澤東的軍事天才,朝鮮戰爭過去六十多年了,美國人都不愿提朝鮮戰爭,與鬧的紛紛揚揚的越南戰爭相比,真好象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我們在看待中國和美國的時候,應該知道美國影響世界的能力就是依靠自己強大的軍事霸權力量。
對于美國人來說,這兩場戰爭的意義和意味都是完全不同的。越南戰爭是政治上的失敗,并不是軍事上的失敗。越南戰爭中美國軍隊是在被束縛手腳的情況下打仗,由于懼怕中國參戰,不準許美軍越過17度線對北越的目標和基地進行有效的軍事攻擊。終于打成了一場爛仗,最終只能撤出了事。而朝鮮戰爭則是完完全全的軍事失敗。一個世界公認最強大的國家的陸海空三軍聯合立體作戰,卻沒能打過一個貧窮國家裝備原始的陸軍。尤其是在有利的大兵團野外攻防戰而不是游擊戰的狀況下失利,而且輸的很慘。這是美國軍隊和美國國家永遠的恥辱和瘡疤。這種慘痛的記憶讓美國不堪回首,不愿多提是可以理解的。
翻看現在很多中國所謂的名人、文人寫的什么破文章,什么破評論,很多說法都是中美戰爭是“始于三八線,終于三八線”,算是個平局。但真正的美國軍方從沒說過是平局這樣的話。南北朝鮮之戰的前后政治情況可以不談,美國最重看的是中美兩軍交手的這一部分。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美八軍的一支先頭分隊已經抵達鴨綠江邊。中美兩軍的戰斗接觸是在中朝邊境地區展開的,單從地理上講,始于鴨綠江而終于三八線,勝負之勢是不言自明的,沒有必要歪曲和掩蓋。參加朝鮮戰爭的美軍部隊均非等閑之旅。美八軍、陸戰一師、騎一師都是美軍中響當當的王牌軍,常勝軍。官兵又剛打過二次大戰,富有實戰經驗。裝備有世界最新型的坦克、火炮和各種輕重武器。并且擁有絕對的制空,制海權。除了第一次戰役有措手不及的原因外,實在沒有什麼其它的借口可找。美軍在韓戰中一再失利,不但在戰役初期遭受突襲時失利,在中后期的兩軍對壘攻防中也勝少敗多。就只能得出一個令人很不舒服的結論:裝備占優的美軍在戰場上的作戰表現不如中國軍隊。
朝鮮戰爭更多地反映的是部隊的后勤能力問題,李奇微將軍接任總司令后,改以攻勢防御。使得戰役的被動態勢有所好轉。中國軍隊越過三八線后,拉長的運輸線和惡劣的交通條件,加上美國空軍的"扼殺戰"狂轟爛炸,是延緩中國軍隊攻勢,從而穩定態勢的關鍵。在中國軍隊備足糧彈發起攻擊時,美軍擋不住他們的前進。只是在對方糧彈耗盡時,美軍才有機會向前做有限的突進。換句話講,假如中國軍隊并不是只有僅能維持一線部隊作戰一周(即李奇微將軍所說的星期攻勢)的糧彈,而是有足夠一月之用的后勤供應,美軍是什么樣悲慘結果,戰爭應該早就結束了。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