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樹立生態觀,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

孫坦 · 2012-02-27 · 來源: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一、前言
   經濟發展所以被特別強調,說成是“硬道理”,在于發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根本條件。但是如果將發展推向極端,使之演變為一種以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以及人均收入等統計數字為衡量社會唯一進步指標的“發展主義”,甚至為了達到發展指標的高漲,不惜造成社會及自然生態失衡的后果,這樣發展的結果,將來會反過來對人民大眾的基本生存條件造成危害,那就使發展失去原義??梢哉f,這樣的發展是無法持久進行下去的,應該把“可持續性”看作是發展的內核,是可持續性決定著發展的活力與未來。
   萬物皆有度,不受制約的力量必會走向其反面。發展也是一種力,是一種受到客觀制約的力。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處在宇宙環境之下,其地表生態圈是由地球及其自身所處的宇宙環境的諸多極為復雜的因素造就了適于生命繁衍和生物進化的各種自然條件后形成的,它有著自己的自調節機制,而這種機制永無可能被人類所復制和再造。以模擬地球生態過程為目的的“生物圈二號”實驗項目的失敗證實了這一點,并且可以肯定,今后所有類似的實驗都不會成功。地球生態圈無法被復制,但卻是可以遭受破壞的。生態系統可視為由一系列環節構成的有機體,其健康在于能維持一種平衡的運行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構成系統的各個環節在各自固有的彈性范圍內展收與脹縮,不能超限。超越界限,就會像人體的局部細胞組織增殖失控一樣,發展成為“癌癥”。人類自誕生于地球表面以來,由于其自身數量的不斷增長和智能的不斷發展與提高,逐步成為自然生態系統中最活躍的一環,特別在近兩、三百年時間里,在“工業化”、“現代化”和“全球化”的意識形態支配下,人類對自然界的作用力在廣度和深度上急劇擴大,已完全可以視為一種“地質營力”。人類在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的同時,其對自然界的作用力度亦常常超出地球生態系統可以忍受的限度,將之推到瀕于失衡的地步,使人類社會的發展乃至人類自身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目前,全球生態系統整體形勢十分嚴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研究報告斷言:由于水資源匱乏,土地退化,熱帶雨林毀壞,物種滅絕,過量捕魚,大城市空氣污染等問題,地球已呈現全面的生態環境危機。若不從眼下開始采取果斷措施,人類消耗地球資源及破壞環境的速度將使實現“可持續發展”幾乎化為泡影。這種令人不安的人類發展前景,促使以確立自然界的價值和自然界的權利為理論要求、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為實踐要求的生態觀在近些年獲得迅速發展與傳播。目前,生態學知識正在向各門學科滲透,深刻地影響著社會各界人士。已有愈來愈多的有識之士指出,為了人類的根本利益,傳統的科技觀、社會經濟觀乃至政治文化觀必須向生態化轉向,真正做到既面向以開發地球為實質的經濟發展,又面向以保護地球為核心的生態建設。

   二、生態科技觀
   當今,科技決定論成為我們社會進步的主導理論。確實,正是依靠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創新,當今世界經濟得以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強調科技對推動一個國家的發展的確至關重要。但是,科技具有正與負的雙面力量??萍嫉某晒Φ扔谧匀坏氖。跒槿祟悗砝娴臅r候,科技亦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損害。當今世界面臨生態危機,正說明人類沒有正確地使用科學技術,在科技觀上存在著缺陷。首先,在價值觀上視人類利益至上,地球資源為人類專有,自然生態唯相對人類才有意義;其次,在思維方法上重分析輕綜合,思考問題缺乏整體觀和系統觀,視科學思想為西方的私產,中國的傳統自然哲學觀不在其內;最后是上述思維方法導致的對科技運用的片面性。
   科學觀的上述缺陷構成了科學技術的局限性,要克服之,使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再進一步惡化,科學技術的發展模式必須向生態化轉向,樹立生態科技觀。生態科技觀的要義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的自然界是不能被征服的??茖W技術要承認自然界的價值,不能也不應該以“征服自然”為目標。人類是自然生態鏈條的一環,它要與自然協同進化,并將自己的活動限定在規定的彈性范圍內。
  (2) 科學技術不是萬能的。其對自然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改變,解決人類生活條件問題及對自然實施的控制,能力總是有限的??萍紵o論怎樣發展,都改變不了人的生物本性,解決不了人的思想、信念與道德問題,代替不了天成之物。
  (3) 發展科學技術有雙重意義。既要服務于開發利用地球資源,又要服務于保護地球生態平衡,二者不可偏頗。
   較之其他科學工作者,地球科學工作者在維護地球生態系統平衡方面能發揮更直接的作用。社會發展到今天,在包括采礦在內的人類開發利用活動因其特別得到張揚而造成生態環境嚴重退化的情況下,地球科學工作者應率先垂范,將改進地球生態系統和恢復其正常的平衡狀態提高到應有的地位,為政界人土的合理決策發揮作用。
   就需重點推進的認識方面,目前國際地學界比較—致的看法是:首先應推進對碳循環及其對氣候影響的認識。地球升溫究竟是由人類活動所致還是與天文因素有關? 森林、土壤、海洋等各自真正的作用是什么? 在決定氣候方面,二氧化碳以及云的生成究竟起多大作用;第二,開展水及其整體循環的研究。深層水資源狀況如何,如何使水污染減小到最低程度;第三,開展土壤侵蝕機理研究,查明決定侵蝕機理的確切參數及這些參數隨地點、氣候的變化情況;第四,加強海洋特別是對海水循環、海洋化學及海洋生物的研究,明確污染物在不同情況下的擴散速度、海洋吸收和釋放大氣溶解氣體的方式等;第五,加強地震、火山等地球內源災害研究,力求做到預測地震;第六,加強對低品位礦床和多金屬礦床的開發研究。
   其它科學如動、植物學、醫學、農學等學科應予重視的研究方面很多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三、生態經濟觀
   當今盛行于全球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和供求調節方面確實具有一定的優化功能,對提高勞動生產率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但是對人類經濟活動中的生態要素卻有意無意地被掩蓋了。這種經濟關于效率利潤的知識體系從未將人類共有的空氣、水等資源的消耗納入成本計算。靠恣意掘取和消耗地球有限資源取得的高效率和可觀利潤是以付出巨大生態虧損(水體大面積污染、溫室氣體及各種有害氣體排放量激增、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為代價的,如不對這種經濟模式進行改造,發展下去勢必會對造成人類須臾不能離開的生態安全窩的徹底破壞。地球生態系統已經受到人類經濟活動的嚴重威脅,將生態觀念納入經濟活動領域并進而建立一種新型的生態經濟學已勢在必行。
   所謂“生態經濟學”,其基本含義應該是:在人類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上,都必須將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考慮在內。特別在人類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上,實現向生態方面的根本轉變。中外已有許多學者主張,龐大的市場體系再也不能將自然生態環境排除在外,經濟人行為的環境效果必須通過交易方式得到反映。通過研究,他們均提出了不少極有價值的觀點,如:
   (1) 制訂“每項活動物質強度”衡量標準,并據此標準對人類一切活動的環境影響進行估價。這種環境影響估價應成為領導決策的一項重要依據。
   (2) 國家應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角度規劃人類的生產活動。例如,在交通工具生產上,在“生產什么”方面,應著力發展無污染或少污染的交通工具,如地鐵、輕軌列車、有軌和無軌電車、公共汽車和自行車,而不應該無節制地發展小轎車;在“怎樣生產”方面,應加強對資源的循環利用。
   (3) 必須將原材料消耗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加到人類衡量一切事物的價值體系中。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一般認為這種損失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5%,而我國近年已大大超過5%。為補償這種消耗,生產過程必須支付生態環境費。應為污染確定價格,當工業部門生產出某種商品x噸時,鑒于它同時還生產了Y噸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則應根據環保污染規定的價格把這筆費用計算入這種商品的生產成本中去;一個人每月丟x公斤的垃圾,就應當征收這么多垃圾的處理費。此外,還應征收環境使用費,譬如海運公司應交納與油輪載重量和使用海洋時間成正比的一筆費用,捕撈者應交納與所捕魚類受保護程度而定的一筆 (海、河、湖)水面租金。還可以進一步設想,根據用水種類 (飲用水、灌溉水、航運用水等)和空氣使用方式 (呼吸用氣、燃燒用氣、乘機旅行用氣等) 征收水和空氣的使用費。
   (4) 必須改變現代經濟學“自然資源不是人工產品,故其自身不具有價值,有的只是使用價值”的觀點。確立自然資源有價值的觀點和理論以及合理的定價方法,實施資源有償使用的經濟政策。以礦產為例,計算其價格不能只根據勘探礦床所耗費的資金和勞動量,還應將礦石自身的價值考慮在內。
   然而,能否將環境這種人類公有之物納入市場或者即便能夠納入是否就能使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許多人是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的。有人指出,單靠市場調節,地球生態系統在地球有限的不可再生資源加速耗盡的同時會不可避免的發生災難性崩潰。而要避免走到這一步,必須采用計劃調節手段。應建立一種科學有效的計劃機構,準確計算出全社會對各種產品的需求量,之后按計劃生產出同社會需求相一致的各類產品。正確且準確的計劃調節可以消除生產和消費中的浪費現象,使污染的破壞程度被限定在地球生態系統可以自調節、自修復的范圍以內。計劃調節雖不絕對等于資源和生態環境危機的根本解決 (過去,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計劃經濟也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但不搞計劃調節卻是絕對解決不了生態環境惡化問題的。
   四、生態社會政治文化觀
   建立在“叢林”法則之上的資本主義制度造成了懸殊的貧富差距。一定意義上講,全球生態環境惡化是伴隨著貧富差距拉大發生的。當今世界,占全球人口不足20%的發達國家每年消耗的能源卻占到全球的80%。以美國來說,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5%,每年消耗的能源卻占世界的34%。資本主義制度催生的一部分人的非自然消費,不僅加劇了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系亦因為多數人的基本需求受到少數人奢侈消費的壓抑而日趨加劇,使社會生態面臨愈來愈大的災難。階級斗爭和民族間的戰爭引發的社會動蕩同樣會打斷持續發展的進程。細究發生在世界歷史上以及當代的戰爭,有哪一場不是因為階級和民族間的利益對立造成的?
   國際上不少學者從社會學角度對人類的根本出路進行了探討。他們對資本主義的掠奪性生產方式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所表現出來的反人道、反自然的本性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依據生態學原則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種社會改造建議。

西方學界這方面的研究與民眾運動出現較早而具有代表性。起始于20世紀60、70年代的西方生態運動,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期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綠黨在各國紛紛成立。綠黨以生態主義為為理論基石,以無政府主義為政治表現,主張建立以生態為中心的生態社會。關于地球生態環境遭破壞的原因,綠黨認為,是適用于一切生產方式的“等級制度的權力關系”引起了生態環境危機,遏制危機的主要社會力量是“新社會運動”和公社團體,改善生態環境需強調“個人即政治準則”和改造個體的生活方式,未來社會發展模式應是以被改造的資本主義為主的多樣化格局。由于看不清私有制同社會化大生產這一資本主義方式的本質矛盾,這使綠黨的一系列為改善地球生態環境而提出的社會改造方案帶有明顯的空想色彩。加之傳統政黨紛紛“綠化”,綠黨自身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從綠黨中分化出“紅色綠黨”派。這一派別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石,以社會主義為政治表現,主張建立以人類為中心的生態社會主義。它認為是生產關系、階級關系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剝削破壞了全球生態系統,制造了社會不公;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者是挽救生態危機、主宰未來社會變化的主角,強調以集體政治行動的力量來改造社會、生態環境,建立起一個綠色的、生態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實現社會公正的社會主義社會。
   近二十多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亦引發了國內不少學者就人類社會的根本出路展開思考與爭論。一種觀點相信,在自由市場條件下靠科技進步就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狀況;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鑒于資本主義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內在邏輯是破壞生態環境的根本原因,不廢除這個根本原因并實現社會公正是無法拯救地球生態系統的?,F實情況已經證明并正在證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下的科學技術因其成為追求利潤的工具和手段,并未能從根本上降低全球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選擇基于自我約束的、更節儉的、生態上可持續的消費模式才能使生態合理性與經濟合理性相互融合;社會的發展從屬于非定量的社會文化目標以及個人的自由發展,物質豐裕無疑是社會進步的基礎,但物質充裕并不等于一切,人類的幸福感還有更高的層面,即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質是人的本質力量即創造力的充分體現,創造性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所在。顧及生態系統承受力的發展才具有可持續性,而要實現這種發展,首先必須健全人的精神生態,從追求物欲轉向追求全面發展。這是一個全面的文化演進過程,需要進行深刻的社會變革。
    

    五、結束語
    人類活動諸領域向生態化轉向反映了人類的一種覺醒,即作為地球生命鏈條一環的人類不可將自己的聰明才智放縱到為所欲為的地步。忘記了自身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追求無度的物質享受而招致人類生存自然基礎被破壞的結果,這不是聰明,而是天大的愚蠢! 展望地球生態系統的前景,可以說,決定于人類自己。地球的生物界里,精明、睿智為人類所獨有。然而人類再聰明,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也應是必須要有的。人類切不可走聰明反被聰明誤,結果是斷送了自己的發展之路。
   當今,最初僅為一門專業化學問的生態學已被衍化為一種統觀了自然、社會各方面的觀點,這是一種嶄新的、對人類生存前景有著至關重大意義的世界觀??梢哉f,惟樹立生態觀才能確保人類社會在未來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7.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0.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另类在线综合国产 | 亚洲日本色色一区 | 色婷婷色偷偷色天堂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乱码不卡 | 一区区日韩国产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