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地震帶分布的有關圖件,我國臺灣省幾乎已經被密集的一個個地震圓圈所覆蓋,臺灣顯然是發生地震的重災區域;福建、廣東沿海地震帶發生的地震則比較零星;黑龍江省和遼寧省交界處的地震圓圈所在位置主要發生深源地震。
我國云南省發生地震的頻率比較高,在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地震帶、青藏高原東部的龍門山地震帶地震頻發;天山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太行山和呂梁山之間的汾渭地震帶、華北地震帶、郯營地震帶也多次發生了強烈地震。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及東北平原、鄂爾多斯高原、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貴州省、內蒙古境內發生地震則相對比較稀少。
夏威夷海嶺上大約有海底山210多座,帝王海底山大約有海底山60多座。除了夏威夷島本身之外在現代時常發生地震和火山噴發之外,其他的的海底山脈都已經成為死火山,也沒用發生地震,因此,在地震學科,夏威夷海嶺與帝王海底山被稱為無震海嶺。這些火山都經過幾十萬年的長期活動之后才露出水面。
北太平洋中的夏威夷海嶺和帝王海底山,長約6 000 km ,這些火山島是在七千萬年以前由火山噴發形成的,通常由地幔成因的大洋玄武巖構成。每個火山島一般由一座或幾座火山組成,這些火山從海底的第一次噴發起,隨著幾十萬年間的無數次噴發,最終升出海面形成島嶼。
各個火山島的年齡自南向北有規律地逐漸變老。在帝王海底山的北端,靠近堪察加半島的明治山,通過上覆古老沉積物年齡的檢測,該火山島的年齡大約為7千萬年;在帝王海底山和夏威夷海嶺的轉折處,火山的年齡約為4千萬年;其東南面的中途島火山的年齡約為2千萬年。夏威夷海嶺諸島嶼,從西北往東南方向:考愛島為5.6百萬年,瓦胡島為2.5百萬年,莫洛凱島為1.8百萬年,毛伊島為1.3百萬年;夏威夷島不超過0.8百萬年。當火山島偏離了巖漿熱源,火山熄滅。
印度洋中的東經90°海嶺也屬于無震海嶺。
在遠古地質年代,在俄羅斯烏拉爾山脈的附近是烏拉爾海洋,就好比現代的太平洋東南部是安第斯山脈一樣。太平洋板塊俯沖至南美洲板塊之下,時常發生大地震,并且形成了安第斯山脈。在遠古地質年代,烏拉爾海洋板塊俯沖至西伯利亞板塊之下,同樣時常發生大地震并且形成了烏拉爾山脈。但是,在現代烏拉爾山脈沒有發生地震。因此,我們把俄羅斯的烏拉爾山脈稱之為無震山脈。
無論是無震海嶺還是無震山脈,不是說它們從來沒有發生地震,而是說它們現代沒有發生地震,在古代地質歷史上,它們曾經是一個地震頻發地區。
祁連山是一個地震帶,也是一個成礦帶。與揚子板塊密切相關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一個多金屬成礦帶。湖南省是中國的有色金屬之鄉。在遠古地質年代,這些地區曾經發生多次大地震。
火山可以劃分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與地震密切相關的斷層可以劃分為活斷層、休眠斷層、死斷層。
一個地區是否可能發生地震,取決于該地區地球巖石圈重力均衡是否達到平衡。全球三大地震帶、中國若干地震帶,時常發生地震的事實,本身說明這些地區地球巖石圈重力均衡處于非平衡狀態。
無震海嶺、無震山脈、柴達木盆地、鄂爾多斯高原、華南板塊在近代沒有大地震的歷史記錄,說明這些地區地球巖石圈重力均衡處于基本平衡狀態。
中國有地震史記錄以來的地震結果已經說明,我國許多省、市在近代沒有發生大地震;中國的地震科技工作者已經科學地劃分出了中國地震帶。中國地震局不同于教育部。每一個省必須設置教育廳,每一個市必須設置教育局。
在國家地震局成立初期,人們對于地震成因的認識不那么清楚。唐山大地震以后似乎處于全民防震狀態,各省成立地震局,許多市設置地震局,無可指責。
現在科學技術發展非常快。當人們已經認識到地震發生與地質構造有關情況下,仍然保持各省地震局,各市地震局就沒有實際防震減災意義了。
所以,與時俱進,對中國地震局進行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