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1966年邢臺地震后,我國就開展了多種地震預測方法的研究工作。1969年成立中央地震工作小組,1971年8月,國家地震局正式成立,取代中央地震工作小組辦公室,作為中央地震工作小組的辦事機構,由中國科學院代管,統一管理全國的地震工作。1998年,國家地震局更名為中國地震局。中國地震局同中國氣象局一樣,都屬于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理論與實踐都已證明,地震與地質構造有關,不是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為了有效地進行地震預測預警,必須對現行中國地震局體制進行改革。建議撤銷目前中國地震局屬下的各省、市地震局,以中國地震帶的劃分建立若干地震監測預警研究所。把有限的地震經費用于地震監測事業,由各地震監測研究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2009年5月1日 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修訂)》的第三條指出:“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
第八條指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國家鼓勵、 引導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地震群測群防活動, 對地震進行監測和預防。”
第十一條指出:“國家鼓勵、支持防震減災的科學技術研究,逐步提高防震減災科學技術研究經費投入,推廣先進的科學研究成果,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防震減災工作水平。”
作為高等學校的一名普通教師,既不是政協委員,又不是人民代表,但長期關注中國的地震預測預報事業。
2008年“ 5.12” 汶川大地震以后,我們撰寫了《自然電場法預測地震》,該書于同年10月由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我們給國務院有關領導和四川等等許多省、唐山等等許多市地震局地震監測處寄去了該書。
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以后,我們撰寫了《地震預測與預警》,該書于同年12月份由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1年日本“ 3.11” 特大地震發生以后,我們又撰寫了《地震的成因與解釋》。該書已由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我們認為,在海城地震后的30多年來,中國地震工作者已經做出了30余次較為成功的短、臨地震預報,這是中國地震界的偉大成就,然而沒有被大眾傳媒廣泛報道。
中國在地震預測、預報研究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一點也不夸張。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地震局應該理直氣壯地把我國30多次成功預測預報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告訴廣大人民群眾。精確預報地震是困難的,在一定程度上預警地震是可以的。這樣,有關地震的謠言也就沒有市場了。進行地震臨震預警,對于穩定人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好處。
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大地是天然的實驗室,事實勝過雄辯,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
科學技術不分國界。在地震預測預警預報方面,更不應該劃分主流派觀點與民間意見。希望堅持地震不可預測論的人們,認真查閱一些地震實際觀測資料以后再發言,把認為地震可以預測的學術觀點統統說是“偽科學”毫無道理。
為了有效進行地震監測預警工作,必須對現行中國地震局的體制進行改革。我們將在該博客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希望廣大讀者提出寶貴建議。
中國人民在地震預報問題上已經取得了明顯進展,只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博采眾長,宏觀微觀結合,有效進行地震預測工作,在中國人口稠密地區6級以上強烈破壞性地震漏報、虛報的可能性都會大大降低。地震預測預警預報是大有希望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