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藩的《中國歷史通俗演義》讀了。——那是野史;《三國演義》、《李自成》、《張居正》、《桃花扇》、《紅樓夢》......——也讀了,那是文學作品;《二十四史》沒讀完,但我感興趣的明史讀完了。——那是所謂正史。盡管這種歷史沒有階級分析的觀點。
真理往往是簡單的。縱觀中國歷史,給我的印象是:造反,當皇帝,腐敗,滅亡;老百姓呢:再造反,再當皇帝,再腐敗,再滅亡。......循環往復,有人將這種現象稱為“歷史周期律”。
春雷一聲震天響,中國出了共產黨。
“共產”,均貧富,經濟上平等也。
自有人類誕生以來,“平等”都是一個永衡的主題。君不見,人類為了追求平等,發生了一次又一次革命?
共產黨還在延安造反時,有一位對歷史頗有研究的人叫黃炎培,他問毛澤東,你們共產黨能否避免“造反——執政——被推翻”的周期律?
正領導造反的毛澤東回答,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因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黃炎培問這話時是1945年,21年后也就是1966年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文化大革命是不是和這番話有聯系?共產黨和他的領導人毛澤東,是不是想跳出歷史上從未解決的“執政,腐敗,被推翻”的周期律怪圈?
歷史上,反抗統治者的主要是土匪和造反者,辛亥革命后的近代中國,除上兩種人外,又多了一個革命者。
這三種人是有區別的,主要是他們的反抗目的不一樣。
土匪要的是錢財;造反者要的是政權——劉邦、朱元璋就是這樣的人;革命者要的是平等——他們也要政權,但政權對他們來說,只是實現平等理想的工具;統治者則拼命要維護既得利益。
共產黨是革命黨,但并不是所有共產黨人都是革命者,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造反者。造蔣介石的反時,他們英勇戰斗,奪取政權后,一心想的是如何享用新政權帶給的利益,當好統治者。至于革命,拜拜吧!
土匪就不說了,歷朝歷代多了去了。孫中山,我認為他是半個造反者半個革命者。之所以認為他是造反者,是因為他的理想是推翻滿清封建王朝;之所以認為他是革命者,因為他的遺囑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毛澤東呢,我認為他是一個徹底的革命者——奪取政權不是目標,那只是一種手段。最終目的是人人平等。這了實現這個理想,他號召:繼續革命!對此,和他一起造反的戰友有多少人不理解,也有多少人反對。“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有人認為是對馬列主義的重大貢獻,有人認為是“極左路線”,誰是誰非,歷史自會檢驗。至于某些人出于個人恩怨對他的評價,我只能說是胡扯八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清遠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