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資本主義制度不得人心(一)
社會主義制度如同第一個從猿站起來的人,她代表了人類發展的趨勢。然而,那些習慣于四肢行走的猿們總是把這站起來的人視為異已。那些堅強地推行、復辟資本主義制度的人,完全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小人。歷史必將證明,這些小人必被歷史無情地丟到垃圾堆。為什么呢?因為復辟資本主義制度,只可能得1%的人心,得不到99%的人心。
一、資本主義制度不符合“天道”
在人類私有制的數千年社會里,總是1%的有產階級和99%的無產階級共生著。在封建社會,在資本主義社會,那些為了推護自己1%的人的階級利益,他們采用種種暴力手段和欺騙手段,向那99%的人說,我是天子,我統治你們是上天給我們的權利。這種欺騙手段其實一開始就被哲人們看破了。老子第一個指出,這種制度其實是不符合天道的:“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首損不足而奉有余。”陳勝、吳廣也提出了“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的質疑。中國歷代都有人質疑多數人民不聊生的社會制度。而號召99%的人起來反對那些1%的人,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幟。1%的統治者則利用手中的國家機器和剝削、搶劫而來的資本,用暴力手段殘酷鎮壓代表99%人利益者,以維護其既得的利益。這就是人類的歷史,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階級斗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來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歷史的叫做歷史的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反面的是歷史的唯心主義。” 這是毛澤東同志贈給我們這代人的一杷解剖歷史的手術刀,一面看清敵友的照妖鏡。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標榜你的社會如何“文明”,只要看看你為的是99%還是1%?不管你個人對革命有多少功勞,只要看你的意圖是為99%還是1%?人民群眾也就清楚了你是什么樣的人。
歷史的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黨,歷史的唯心主義顯然不是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共產黨顯然不是以維護1%的人的利益而存在的,而是以維護99%的廣大無產階級利益而存在的。因而,共產黨是人類大多數人利益的代表者,因此她是人類文明的希望。這就是她可以從弱到強,從勝利進向勝利的原因。這正好映證了中國的一句成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人說資本主義可以使國家富強,使國家現代化。是的,資本主義打著“天賦人權”的口號,推翻了封建主義,推翻了封建帝王,其實只不過是讓一只獅子統治的領地,變為一群狼統治的領地。正如魯迅筆下的阿Q他認為革命成功了,清庭推翻了。人民可以如何如何了。最后阿貴還是阿貴,趙太爺還是趙太爺。孫中山也發現推翻了封建主義,一些革命者只想著分贓,而忘記了當初“解民族于倒懸”,“實現天下大同的理想”。“天下為公”何其難。資產階級革命并沒有改變只為1%人的利益問題。
二、資本主義經濟理論建議在人的劣根性上
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建立在對人的錯誤認識上。封建主義認為,人是可以買賣的奴隸。資本主義經濟理論認為,人是工具,人是自私自利的動物,是經濟的人。我們現在所謂西方經濟學理論不過是發源于19世紀中期的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斯圖亞特·穆勒提出“經濟人”概念(后被亞當斯密發揚光大。又稱“X理論”)。認為人是一種以追求私人經濟利益為唯一目的動物。通過近百年來,人們對人類的觀查,認為“X理論”在很大程度上是錯誤的。其實這并不是什么新發現,新觀點,完全就是中國“性惡論”的翻版。以此為依據建立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把對人的剝削推向了極致。這種根源性的錯誤,顯然是過時和荒謬的。注定了早期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滅亡。這種早期資本主義其實早已滅亡。但是我們許多理論家引進的恰恰是這種早已被歷史拋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人民的資本主義的理論。
即使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也認識到了其錯誤,后來才有人提出了“社會人”的概念。這種理論認為人是“社會人”(即“Y理論”),而不僅僅是經濟的人,不僅僅是自私自利的人,他們還有其他需要,比如成就的需要、心理需要、認同的需要等等,他們就會積極進取,不僅能夠承擔責任,甚至還能勇于接受具有挑戰性的新任務。雖然“社會人”的認識較“經濟人”的進了一步,但對人的認識還是不全面的。
即使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也還有學者認識到,人是復雜的人,他既可能是“經濟人”也可能是“社會人”,同時也可能是“政治人”也就是說人是“權變的人”,就是說,在同一個時期,同一種環境下,都有可能同時存在各種人性。也就是說人是隨著環境、個人境遇、時間、制度而變化的。也就是說人是“政治人”而非什么單純的經濟人。更不僅僅是“社會人”,而是政治的人,權變的人,復雜的人(即Z理論)。并非僅用利益和嚴格管理就能促進其發揮生產創造性的。“政治人”的理論直接證實了 “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先進性。
“政治經濟學其實是建立在對人全面認識基礎上的經濟理論。這就是社會主義的經濟理論。這種經濟理論的基本特征認為,當人作為生產的主人,當人的需要得到基本滿足,當人們享受到基本的福利,是可以通過思想工作,通過精神激勵使人們產生勞動積極性的。”
這三種對人的認識導致了三種不同的經濟制度,“經濟人”理論導致了“利用人的自私自利的人性,去誘使人們積極勞動”的經濟體制。而“社會人”理論,導致了采用“根據人的需要,和科學的嚴格管理(如泰羅制)”驅使人們積極勞動。而“政治人”的理論則從人的行為、人的思想、人的社會認同,人的自我實現,人的階級觀念等方面,著重從精神激勵角度激勵人們積極勞動。因而產生了“政治經濟學”。因而建立了先進的生產關系。
然而曾幾何時,我們卻以“先進的生產關系”與“落后的生產力”不相適應而放棄了政治經濟學理論,而拾起了“經濟人”理論下的,以市場經濟為標志的,以利益誘導為機制的經濟體制和機制,這顯然是一種復辟和倒退。其可能得利于一時,而對長期發展則是不利的,是一種非科學發展方式。這種近視的,短視的經濟體制和機制是一種“補卻眼前瘡,剜去心頭肉”的愚蠢行為。這種短視的經濟機制不僅常常沖擊“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還造成了廣泛的產品“企業管理、產品質量、勞工福利、技術進步等等一系列行為短期化。”的惡果。
資本主義制度的劣根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反動,是人類文進程的“麻煩制造者”(這是客氣的說法)。其實支撐資本主義剝削理論的“經濟人”理論是與中國“性本惡”的說法一脈相承。對于善惡的因果關系中國古人總結得十分精辟,的楹聯一副為證: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盡必倡。
作惡必滅!作惡不滅?先人必有余德,德盡必滅!
司馬無痕 2012/02/2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