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改革不要也罷!
自從王立軍事件發生后,媒體的導向突然來了個大轉彎,民生導向不提了,唱紅打黑不提了,中國到底怎么了?改革這個曾經絕大多數人支持的東西,如今一小撮人只能在陰角里呻吟的東西,突然占據了媒體主流。絕大多數人希望的共富型改革,絕不是陰角里的一小撮掠奪式的改向型改革,《寧要微詞,不要危機》恰恰就是那一小撮發出的反人類號角。《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竟然以特約評論員的名義發表于《人民日報》第八版觀點欄目,足見一小撮偷偷摸摸的陰暗心理,《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只能代表黨中央的聲音,怎么能打著黨中央的名義在觀點欄目發表個人主張呢?這就是赤裸裸的“挾中央以掠人民”。整篇文章氣勢洶洶、大有來頭,卻缺乏最基本的邏輯,為什么要改革-為誰改革-改革的風險何在-不改革的風險又何在-改革的落腳點又何在,甚至連改革的服務對象都不敢明確,整個文章帶有明顯的挑釁情緒和拼湊痕跡,保障和改善民生只字不提,沒有一句是為著人民利益,改革的主張也吞吞吐吐,但明白的人不難看出其中的陰險和貪婪。
一小撮陰暗心理者所倡導的“啃骨頭”到底是什么呢?我看是坑人民,什么改革壟斷領域全他媽的瞎扯淡,近年來的改革出了"重慶模式"以外,只有免除農業稅和新農村合作醫療在“表面上”是成功的,其余的全他媽的瞎扯淡。教育改革后學生就上不起學了,上大學交學費,畢業后不管分配工作;醫療改革后,藥價和醫療費用飛漲,大部分人不敢去醫院,進去十有八九被弄成傾家蕩產;房改后,買房讓大部分人的安居成了幻覺,即便有了房子還是擺脫不了背上半輩子債的命運,美其名曰“分期付款”。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大批豪華別墅的興起,一大批高檔消費場所的出現,一大批高官紛紛落馬,數不清的分不清真假的乞丐占滿了街頭,這就是改革的結果,照此下去估計會更糟糕。
一小撮陰暗心理者明顯是在打著改革的名義,強行推行一種不可告人的反動路線,從社論里看不出他們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是一味地以所謂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賭徒式心理又一次挑戰特色社會主義的底線,同時也在挑戰人民對轉向式改革的承受底線。野心家恬不知恥地把鄧公的南巡講話搬出來,要死要活地哭喊著“不改革死路一條”,請問轉向式的不改革到底是誰的死路?我看是一小撮野心家窮途末路、狗急跳墻了吧。鄧公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怎么就沒見一小撮野心家們拼死拼活地去捍衛呢?很明顯,這一小撮野心家就全中國最大的反對派和法西斯。
最近叫的很多的莫過于“改革的頂層設計”,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設計呢?從字面上來看,顯然是不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尊重群眾的迫切呼聲,完全是在為著自己的利益想當然地去設計,這也正是如今改革共識無法二次形成的最大原因所在。改革的全中國人民的事情,不是幾個人就能大包大攬的,任何人也沒有這種資格去大包大攬。改來改去,改革本身都快失去合法性了,因為當今出現的絕大多數矛盾和問題恰恰是在改革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而隨著一小撮野心家主導的改革只會加重和激化這些矛盾和問題,絕大多數的利益在改革中嚴重被剝奪,“零和陷阱”正成為中國的改革陷阱。
改革不能沒有底線,不能成為一小撮野心家牟利斂財的工具,更不能成為國家改旗易幟的托辭,必須把改革放在籠子里,那就是必須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實現共同富裕為底線,必須以維護和發展95%以上的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時常傾聽人民群眾的改革呼聲,否則改革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改革的合法性隨之喪失,改革的反人類性逐漸形成。一小撮野心家推動的改革,顯然不是中國共產黨帶領的人民所期望的改革,這樣的改革恰恰是修正主義者推行的反動式轉向改革,這樣的改革是禍國殃民式的改革,這也是全中國最廣大人民必須予以抵制和反對的,這樣的改革必須被停止,否則蘇聯的昨天就是中國的明天,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