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讓人民重新選擇
在我們的對岸,臺灣的選舉顯然比我們的選舉熱鬧的多。據說這要歸功于蔣經國先生搞得憲政民主改革,放開黨禁報禁,允許其他政黨同國民黨平等競選,打破了原來由國民黨一黨執政的局面。應該說,這是臺灣政治上有所進步的表現:人民終于有權力選擇哪個政黨執政了。這就使我不能不聯想到這樣一個問題:現在假如兩岸統一了,讓人民重新選擇執政黨,人民還會不會選擇共產黨?
在談到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時,現在很多人經常提到的一種說法就是這是人民的選擇。在他們看來,既然是人民的選擇,共產黨就應當永遠執政,就不應當再提出讓人民重新選擇執政黨的問題。這種認識,我認為是一種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認識,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愚蠢的認識。傳聞,蔣經國先生搞憲政民主改革時說了這樣一句話:“沒有永遠執政的政黨。”這句話對錯姑且不論,但比我們那些在執政黨問題上存在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認識要強得多。從蔣先生的這句話,我們可以引出這樣一個推論:一個政黨,不論以何種形式取得執政地位,都不能成為這個黨永遠執政的理由。這也就是說,即使我們中國共產黨是由人民的選擇成為執政的政黨,也不能因此就有理由認為中國共產黨就應當永遠執政。道理很簡單:人民的選擇不可能是靜止的,不變的,是會隨著時間發展,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當初人民的選擇并不能代表現在人民的選擇。當初共產黨什么樣?現在共產黨什么樣?
說實話,當初共產黨什么樣,我也沒親眼見過。只是在課本上,在進行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中有所了解。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比較深的有這么幾個人和事:在廣東被稱為農民運動大王的彭湃出身大地主家庭,參加共產黨后,為了領導農民鬧革命,首先把自己家的土地拿出來分給農民。紅軍早期領導人方志敏被捕后,敵人以為他是個大官,能在他身上搜出不少錢,可是敵人卻大失望。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總司令朱德和戰士一起用扁擔挑糧食。過雪山草地時,一位紅軍戰士把自己僅有的一點糧食留給了一位帶小孩的婦女,自己卻餓死了。那個時候的共產黨員可以說是一心為老百姓謀利益,清正廉潔,官兵一致,舍己為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所以那個時候人民選擇共產黨,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是順理成章,毫不奇怪的。只是這些年,不大進行黨的優良傳統的教育了,連我對黨的優良傳統都感到忘得差不多了,更何況現在的年輕人,這很令人擔憂。不知道黨的優良傳統怎么可能知道當初人民為何選擇共產黨,我們黨為何能執政呢?
現在的共產黨是什么樣?我不說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我們不否認現在確實還有許多共產黨人在堅持黨的宗旨,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帶領群眾走社會主義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是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一些黨的領導干部不是在領導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而是帶頭走資本主義道路;不是在維護社會主義的公有制,而是在搞資本主義的私有制;不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而是拿著高薪,享有各種特權仍不滿足,還在利用手中的權力大撈特撈,貪污受賄的金額越來越大,由最初的幾萬、幾十萬到現在以億萬計算。在老百姓的眼里,共產黨的干部幾乎“無官不貪”。在這種情況下,盡管現在我們的宣傳中講黨的理論在不斷創新,(如某思想回答了新時期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黨的建設在不斷加強,黨的戰斗力在不斷提高,可有多少人還會相信這種宣傳呢?應當說,人民的選擇是最有說服力的,假如讓人民重新選擇,人民還會選擇共產黨嗎?
以史為鏡,可知興衰。前蘇聯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為執政黨是因為當初蘇聯人民選擇了蘇聯共產黨。可是到了前蘇聯解體時,需要人民重新選擇時,蘇聯人民卻不再選擇蘇聯共產黨,原因何在?就是因為此共產黨不是彼共產黨。何以如此,這其中的原因是需要我們深思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