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EB——中國最偉大的報紙。然而,它是不是對得起“RM”二字呢?現在需要認真琢磨琢磨。我想問問:什么叫“不完美”的改革?什么叫不改革的危機?自己先弄懂了沒有?
“改革”兩個字,我已經在三年前做過專門論述,我深深感覺到它已經成了某些人掠奪人民利益的廣告牌,已經成了權貴手中的金簍子,有什么想要的東西就先裝到自己簍子去,“改革”二字已經成為某些親西方勢力討好主子的宣誓詞和志愿書。
人類要不要改革?肯定要,古今中外都要,然而,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天天把“改革”二字掛在嘴上?好象全世界都靜止了,就你中國知道要改革,好象全人類的政治家全糊涂了,就中國會創新發展?;叵虢鼉赡攴磸统醋髂橙撕湍承╆惸昱f事,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慮:誰在操控中國輿論?他們到底想干什么?有些人在有意調高“講話”的歷史意義,其實沒有那么大意義,“講話”之后,中國開始了第一輪房地產泡沫化過程,廣東、海南和廣西北海曾經炒瘋了,最后逼朱總理兼任人民銀行行長硬性調控。“講話”并沒有改革的歷史意義(不表)。
什么叫“不完美”的改革?不完美的程度如何控制?蘇聯上世紀八十年代也喊改革,最后把蘇聯整得四分五裂,叫“不完美”還是叫“失敗”?中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改革”兩字幾乎天天掛在口中,哪個時候停止過?甚至是拼著老命喊過來的,如果這不叫改革,那什么稱得上改革?我知道世界上沒有不完美的改革,但是,我也知道改革不是任人隨意玩弄制度,改革必須是謹慎負責的行為,改革必須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違反憲法的行為不叫改革,那叫變色。當然,如果大家都是心甘情愿的變色倒也無妨,沒關系,先通過人民的表決,把憲法條文改過來,玩什么制度都無所謂。
要提醒某些人:玩瞎折騰不叫改革。胡錦濤總書記在2009年兩會上曾明確強調:改革要推進,但不能瞎折騰。再對比今天中國的現實情況,有多少打著“改革”旗號瞎折騰的事情?目前中國所表現出來的危機不是因為不改革造成的,恰恰相反,就是因為亂改革引起的。一個好好的免費醫療制度改革成市場醫療制度,結果人心向背,怨聲載道,再回過頭來又往回走,這不是折騰嗎?
RM日報必須回答:今天中國到底存在什么樣的大危機?按日報文章的思路,這些危機還不小,寧可冒風險都要往前沖,說明危機的隱患很大。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是信任危機;二是道德危機;三是經濟危機;四糧食危機;五是環境危機、六是權貴危機。
信任危機是怎么形成的?日報反思過沒有?責任在官還是在民?官說的話算數不?講信任不?承諾過的事落實嗎?
道德危機誰更突出?是官更不講道德還是民更顯刁蠻無理?你官員強拆用鏟土機把人都活埋了,那還算道德嗎?這是違法呀!你官員把自己的子女放到公務員崗位,人家考第一名的還只能作陪襯,誰不道德呀?你官員擁有46個情婦,并且還有打算突破1000個的計劃,這道德嗎?多少平民百姓的男人要被綠化呀?
經濟危機哪里來的?2008年的時候,美國危機了,中國有些專家飄飄然,說中國不存在什么危機,還要大干快上,票子滿天飛,房價猛上漲,這不危機行嗎?“十二兩難”不是人民給整出來的,是精英整出來的,現在又想打著改革的牌子把危機責任攤到平民百姓頭上?再折騰一次嗎?
糧食危機又是哪里來的?耕地天天少,少得不是一點點,一年至少在減1000萬畝(含沙漠化減量,主要是開發減少),轉基因的糧食天天往國內運,是否經過人民的同意?老百姓愿意吃嗎?
環境危機是怎么造成的?這是一個太好回答的問題,官員只用一句話即可掩蓋一切:這就是改革的“不完美”,這就是改革的代價。
權貴危機又是什么?權貴們現在已經擁有大量的財富,已經迫使他們思考如何保財富的問題,無論來歷如何,不吃顆定心丸是不會甘心的,這顆定心丸也得靠“改革”取得,必須通過“改革”讓權貴安心,必須通過改革讓權貴的后代有位置、有權勢、有保障、有財富。
中國的改革一定要搞,現在的問題是:由誰來搞?前幾十年,都是由少數人說了算,平民百姓一步步被邊緣化,改革的好處由少數人獲得,改革的代價由多數人承擔,最后還要拿“改革”來嚇唬平民百姓,何理之有?改革的制度設計如果又玩文字游戲,又搞什么“頂層設計”,那最好還是別用“改革”這個詞,干脆叫“奪權”算了,要改革就要通俗一點,就要讓老百姓能聽懂、可參與、有權力。搞一個多數人都聽不懂的名詞,等少數人把規則定好了,再告訴老百姓:我畫了個圈,你們就在圈內按規則辦吧,這就是改革。
大家再看看:“兩會代表”中,演戲的、唱歌的、打球的、當老板的越來越多,把改革的任務交給他們靠譜嗎?又不是開奧運會,又不是舉行春節聯歡晚會,要那么多明星和老板干嗎?讓他們去設計改革?
還是溫總理說得好:一定要讓老百姓有說話的權力,要創造條件讓老百姓敢批評政府。如果中國的改革走的是群眾路線,走的是民主路線,改革的結果我愿意接受,如果中國走的是“精英民主和權貴民主”,我不支持這樣的“改革”,改革可以不完美,但這種不完美必須是經過人民充分討論的結果。不改革可能有危機,但亂改革可能導致更多更大的危機,甚至有可能演變成動蕩不安。改革必須依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用科學的態度對待事物的發展進程,用科學的規劃制定改革模式,改革的成敗要由人民說了算,不是由統計局說了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