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整個社會都在呼喚“誠信”,但現實中“誠信”卻仍然離我們越來越遠。原因在于僅僅依靠“喊喊口號”和“形式主義”是沒有什么用的,只有在思想和價值觀念上解決了“我們為什么要誠信”,或者說“誠信對我們的發展或命運有什么影響或價值”的問題才有可能喚回“誠信”。 以下是作者對這個問題的一些思考所得,分別從個人、團體以及社會的角度分析了誠信的影響和價值。
一、個人的誠信,其中可以分為個人對自身誠信和對他人誠信。
(一)、個人對自身誠信就是要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看待和評價自己想做的、能做的、已做的、正做的以及將做的事情。對于這一點很多人可能意識不到或者說不以為然,但是魯迅先生說的“阿Q精神”從何而來,《論語》中為什么要講“吾日三省吾身”,《大學》中為何將“誠意”與“治國、平天下”等并列為八條目之一,《中庸》為何要說“誠者,天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呢?這些都說明了個人對自身誠信是一件極端重要,但卻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關于對自身誠信對于個人發展到底有什么影響或者價值,作者認為,人非待己誠實不能明白自己的追求和能力,非明白自己的追求和能力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思想和堅持,而非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產生智慧,非擁有自己的堅持不能培養勇氣;所以,習慣于自我欺騙的人必然只能是一個沒有智慧和勇氣的庸才,而只有對自身誠信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擁有智慧或勇氣的人才。
前文提到的,“自己的思想”是不同于外在的、人云亦云的社會風氣批量制造出來的簡單意識;“智慧”也不同于常人眼中的“會來事”、“知道些奇聞異事”等小聰明。具體如何不同這里不便贅述。另外,《大學》、《中庸》對于誠信都有很高深精彩的論述,雖因言簡意賅,讓現代人不好理解,但有興趣思考的人還是應該好好研讀一番的。
(二)、對他人的誠信可以得到別人的信任,這點很好理解,那得到別人的信任又有什么用處呢?對此,一個人的眼光放的遠大一些的話,自然就會明白個人其實是一個很渺小的存在,人類只有相互合作時才能發揮出巨大的力量,可以說合作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得到別人的信任將擁有更多與人合作的機會以及更快的合作速度,而更多的合作的機會意味著更多的發展的機會,更快的合作速度也意味著更高的工作能力及效率,所以說同等條件下,待人誠實的人會比待人虛偽的人得到或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高的工作能力及效率。
人處于沒有壓力的順境中時,這些多出來的發展機會和高出一些工作能力及效率或許起不到什么重要的作用。但天下之事變幻莫測,不如意之事十常有八九,人的一生難免要遭遇挫折以及困境,當此之時,這些多出來的發展機會和高出一些工作能力及效率就極有可能成為一個人戰勝困難、走出逆境的契機和依靠。所以說,當人跌倒以后,待人誠實的人會比待人虛偽的人更有機會和能力重新站起來。同理,雖然謊言或許可以逃避眼前的一些困難、麻煩,給人帶來暫時的安逸或者利益,但卻會將個人未來可能面對的困難無限的放大,最后使人一遇挫折便一蹶不振。
二、團體的誠信,同樣分為團體內部之間的誠信和團體對其他團體或人的誠信,以下簡稱內部誠信和外部誠信。
(一)、團體內部的誠信實際上也就是所謂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當一個團體沒有了內部的誠信,喪失了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其內部人員之間必然是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做起事來推諉扯皮、敷衍了事,即使是很簡單的工作在落實中也會因各種內部原因而跌跌撞撞、一波三折。因此說,團體內部誠信的缺失,必然導致整個團體工作效率和執行能力的低下。這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民黨反動派在占據一切外部條件優勢的情況下,最終失敗的重要根源之一;同樣,現在我們黨和政府的領導同志常常抱怨“工作落實不好”的主要原因也在于現在黨和政府的工作作風距離實事求是越來越遠,從而導致了工作效率和能力的下降。
(二)、團體的外部誠信與個人待人以誠的影響是一樣的,雖然這種誠信不可能為團體或者個人帶來立竿見影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客觀利益,甚至還可能引來額外的責任以及麻煩,但是卻會增加團體或者個人承受和戰勝挫折、壓力、危機的能力,當遭遇挫折后有機會東山再起、卷土重來;相反謊言可能帶來暫時的利益,但卻會使團體或個人一旦遭遇挫折就可能一敗涂地、永無翻身之日。這也是古人為什么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伐戰爭戰爭時期,國民黨順應人民期盼統一安定的潮流,并依靠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收攏天下民心,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里擊敗各路軍閥,統一全中國,可謂眾望所歸,如日中天。然而之后,國民黨人坐擁全國的人力物力資源,將“三民主義”掛在口上,卻欺軟怕硬不敢直面日本侵略,沒有執行“民族”的主張,搞個人獨裁,沒有執行“民權”的主張,不敢不愿平均地權,沒有執行“民生”的主張,最終失信于民,導致其在解放戰爭時期短短三年時間便分崩離析徹底垮臺。與之相比,共產黨人一面不畏強權、絕不妥協與人力、物力、經濟比自己強大無數倍的封建主義、帝國主義進行斗爭,一面不嫌繁瑣、腳踏實地開展土地革命,用這種“很傻很天真”的態度及方法,一點一滴的兌現自己的主張和諾言,從而一步一步贏得了勞苦大眾支持;雖然其間屢遭挫折甚至瀕臨絕境但最終堅持下來戰勝困難,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三、社會的誠信
對于社會來講,誠信的缺失會造成一種直接后果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猜忌,而這種相互之間的猜忌又必然導致兩種間接后果,一是猜忌使人缺乏安全感,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一旦遇到突發的變化或者矛盾糾紛,就可能產生過激反應,引發惡性刑事案件或者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的穩定;二是猜忌造成人人之間過度防范,而因過度防范多出來的預防手段又給社會管理以及人們的分工合作增加了額外的成本和耗時,導致整個社會運轉效率的低下,效率低下也就意味著社會發展速度減慢甚至停滯。可見,社會誠信的缺失一是通過影響人們的內心以及情緒導致社會的不穩定,二是加大社會的內耗阻礙社會的正常發展。所以說,社會誠信的存在是確保社會穩定和正常發展的基石。
現在我們黨和政府內有一種“穩定壓倒一切”的論調,但穩定真能或者應該壓倒誠信嗎?我們如果透過時間的流逝來看待誠信、看待問題,就會發現建立在謊言上的穩定和輝煌,只不過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空中樓閣。也就是說,以“求穩定”為幌子,將誠信作為代價,用和稀泥的方法來處理問題,或許可以求得短暫安寧,但卻會給未來造成極其深遠的傷害,望有關人士能慎之、戒之,不要犯殺雞取卵的錯誤。
通過以上三點,作者就是想要說明誠信無論對于個人、團體還是社會來說,都是需要去敬畏和恪守的至高的道德準則之一。「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