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本市場有效理論看國有企業對股市的作用
作者:郭生
股票市場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股票市場對于資金融通、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股票市場的健康運行和發展方面, 國有企業應當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要發揮對股票市場應有的作用,首先必須確定什么樣的股票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需要的,或者說是理想的。由此才能找到正確的著力點。為此,有必要在這里談談西方經濟學的資本市場有效理論。
通俗地說,資本市場有效理論認為,在股市中各方面的信息都能隨時傳到市場上從而反映到股價當中。因此.,股票的市價等于股票的內在價值;在證券市場上,購買和出售證券的交易的凈現值等于零。
資本市場有效理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受到許多質疑。從理論上看,資本市場有效理論假定在市場上的每個人都是理性的,不僅能夠充分了解所有信息,而且能夠正確理解得到的信息;同時假定各方面的信息能及時傳到市場中并作用于證券的價格,因而證券的價格能充分反映該資產的所有的信息。顯然,這二者都是不符合實際的。從實踐上看,確實有人僅僅通過資本市場上的證券買賣取得巨額財富,成為金融“大鱷”;另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多次發生金融危機,在金融危機中證券的價格大幅度地背離資產的價值,造成市場的劇烈波動,這些也都證明資本市場有效理論的結論是錯誤的。
但是,應當指出,資本市場有效理論描述的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市場)是理想的。在理想的股票市場上,股票的市價等于股票的內在價值,因此,不要企圖通過股票的買賣增加財富,也不要企圖通過弄虛作假、人為地改變會計方法提高企業的價值。提高企業價值、增加股東財富只能靠生產經營性投資和生產經營活動。正是因為資本市場有效理論描述了資本市場的理想狀態,反映了即使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經營性投資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這樣一個基本事實,所以盡管存在種種質疑,它仍然作為一種假定,成為現代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理論基礎,被各種教科書所推崇。其實,資本市場有效理論只是“市場萬能論”的一種理論形式。
應當肯定,從公認的股票市場的功能作用來看,無論是方便融資和資源配置,還是價格發現和“晴雨表”作用,股票的市價等于股票的內在價值,都是股市的理想狀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這樣的股市也是理想的股市。也許有人要說股票的市價等于股票的內在價值的股市會缺少流動性。理由是一些人之所以要買某種股票是因為其價格低于其內在價值,一些人之所以要賣某種股票是因為其價格高于其內在價值。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為理想的股市只是一個在不斷追求中的目標,這個目標能夠不斷趨近卻不可能持續實現。由于市場的特性,市場的參與者總是千方百計地賤買貴賣,人們始終需要擔心的是股市的過度投機和股價背離其內在價值的劇烈波動。這是勿庸置疑的事實。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國有企業對股市的積極作用,就是要發揮國有企業穩定股市的作用。也就是說,要通過國有企業的作用來減少股價背離其內在價值的波動,特別是要防止由此引起的股市的劇烈波動。
另外,資本市場有效理論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它為股價等于——準確地說是趨近其內在價值,指出了實現的途徑。簡單地說就是要盡量增加各種信息的披露,同時盡可能提高投資者的理性。這對于股市的健康運行和發展,對于發揮好國有企業對股市應有的作用,也是很值得借鑒和參考的。國有企業對股市的健康運行和發展應當有所作為。
第一,上市的國有企業要真實及時地公開所有可能影響企業價值和股價的信息,以增加市場對上市企業信息的了解。不愿意或者不便于真實及時地公開企業相關信息的國有企業不能上市;已經上市的必須公開,否則應當退出股市。上市的國有企業能否公開企業的相關信息,應當納入對企業的考核范圍。在真實及時地按有關規定公開信息方面,國有企業應當成為上市公司的模范。
第二,組建專業的國有企業(機構)專門買賣價格嚴重背離價值的股票。這種專業國有企業(機構)不以贏利為目的,任務是使股價趨向股票的內在價值。除少數幾個這種專業國有企業(機構)之外,其他的國有企業都不得在股市買賣股票,其閑置資金只能存入銀行。銀行可以用某種方式將部分資金交由上述專業國有企業(機構)運作,以保持至少不減少進入股票市場的資金總量。由于國有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并且企業的規模較大,單個企業可以動用的資金數額較多,采取這樣的辦法,可以減少持有大量資金的非理性投資者進入股票市場。同時專業的國有企業(機構)有條件更理性地進行穩定股市的投資運作。
第三,國有企業一般不得對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進行并購重組等資本運營,以減少股市炒作的題材,避免股市的震動。在特殊需要的情況下,要采取對股票市場影響最小的方式進行。堅決反對國有企業利用對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等資本運營來謀取暴利。擾亂股市,引發股市劇烈動蕩會嚴重損害全體人民和國家的利益,是國有企業的性質所不允許的。對此,也應當納入國有企業的考核范圍。對國有企業為追求自身的經濟效益而不惜損害股市穩定的行為,應當追究企業及相關人員的責任。
在目前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國有企業比民營企業更容易得到銀行貸款和其他投資,因此,國有企業對股市的依賴要小于民營企業。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國有企業在上市公司中卻占有很大的比重,遠遠超過民營企業。所以,在今后的一定時期,企業上市的資源應當更多地傾斜于民營企業,股票市場應當更注重為民營企業融資服務。國有企業在股市中的主要任務不是融資、更不是謀利,而是促進股票市場的穩定,為民營企業通過股票市場融資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由此出發,應當控制國有企業上市融資,包括增發新股,以利于給更多民營企業上市融資的機會。
國有企業發揮對股市的積極作用是國有企業的全民所有制性質所要求的。國有企業應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依托。國有企業把社會經濟效益放在首位,是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的不可替代的健康力量。發揮國有企業對股市的積極作用應當是其具體體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