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軍轉干部在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衛護黨的領導,為了社會主義事業,為了國家長治久安,為了社會的公平正義,為了黨的領袖的尊嚴,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違法剝奪他們的身份待遇的權貴者進行了十八九年的不屈不饒的抗爭。他們憤筆上書,群體上訪,宣傳上街,輿論上網,依法上訴。他們在逐級上訪被推諉,人少上訪是少數人鬧待遇,人多上訪叫非法集會,被權貴們以不安定因素進行維穩。動用了對付敵對分子和犯罪分子的武警、公安、國安以及各級行政單位,采取了堵截、監控、抓捕等一系列的打壓手段。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們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把違法的權貴告上了法庭,對賦予公堂。在違法的權貴將要徹底失敗的時候,一些不稱職的法官大人,也不知道從那個資本主義的垃圾堆里見到了一張假的王牌“抽象違法論”,以起到忽悠企業軍轉干部的維權,保護違法的行政行為和政策。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答復企業軍轉干部依法起訴國家人社部及1993-78號文件剝奪了自己的國家干部身份時說;78號文件是抽象違法。同時湖南的一中級人民法院、河南的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等也在答復企業軍轉干部起訴人社廳不予立案時也同出一轍的說抽象違法。這樣就以抽象違法的擋箭牌擋住了立案、問案、判案的法律效力。
抽象違法,什么是抽象違法?依法治國和建立法治社會是不是允許抽象違法?抽象違法就應該逃離法律的監督嗎?只要是違法不管是抽象不抽象也必須受到法律的規范,抽象違法決不能大于法制。“抽象違法論”者是對依法治國的否定,說輕了是不稱職的法官。“抽象違法論”者打著法院沒有權利審理抽象違法的幌子保護了違法的源頭,保護了行政政策的違法,保護了制造不穩定因素的源頭的違法,保護了違法的行政行為和政策在繼續的違法和給社會造成新的危害。
一個抽象違法的答復輕易而舉的架空了依法治國的大政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違法必究的法制社會建設得不到實施。一個抽象違法就否定了行政訴訟法的貫徹實施,使違法的行政行為和政策規定無法無天的繼續傷害著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群眾的利益。
“ 抽象違法論”者是搪塞、是賣法。抽象是概念、是籠統的看不清的言詞。比如說在國民黨時期,你喊打倒國民黨,應該說是抽象違法,但是法院照收拾你,國民黨的政府是不會放過你的,同樣的被關進大牢。
1993年78號文件是對全國頒布的政策,政策是要在全國貫徹落實的,涉及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個人,而決不是喊喊口號,也不是阿彌陀佛念念經。怎么能說是抽象呢?政策本身就是行政行為,而是指導全局性的總體的行政行為。政策和法律的博弈,就是違法,并且是最大的違法,是違法的源頭,這就是“抽象違法論”者執法賣法的所在。而行政訴訟法就是對行政行為和政策的違法,而動員人民群眾進行監督的措施,進而達到行政行為和政策不偏差和少偏差。
依法治國并不是僅僅的對人民內部的犯罪行為的懲罰,也不僅僅是只對付老百姓的,而更重要的是對國家、政府、政策和各種有關國家大政方針的規范。就是對官大、權大胡作非為的限制。在依法治國中,設計師為我們設計的就是一切都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1993年78號文件有明顯的違法行為,屬于違法必究的范圍,怎么能說是抽象違法,也不知道“抽象違法論”者的抽象違法的根據是什么?
日本天皇發動侵華戰爭,也只是說了一句話,實現大東亞共榮圈。是抽象嗎?結果造成了八年的中日戰爭。美國杜魯門總統也只是說可以使用原子彈,結果就造成了幾十萬人上西天。毛主席也只是說出兵朝鮮保家衛國,就有一百多萬軍隊到朝鮮參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打敗了常勝的美國和聯合國軍。所以說抽象的是有關大局、有關前途、有關命運的大事更不能違法。1993年78號文件也帶有全局的大方針,但也有具體的政策,不能說抽象違法,應該是具體違法,因為它一執行就剝奪了90多萬的軍隊轉業干部的國家干部身份和待遇,造成了一軍三制,造成了十八年的上訪,有不少的人因為治不起病而提前離開了人世。中國有一句老話,說不愿殺人,只愿遞刀,看來遞刀也是犯罪。人社部及1993年78號文件就是遞刀,是造成這一場冤案的罪魁禍首,那有一點抽象可言。
抽象違法也是違法。建設法制國家和社會,抽象違法也是應該受到法律制裁的,否則就不是依法治國。法院有責任、有權利、有義務對抽象違法進行制裁,有法律條文的按法律條文,沒有法律條文的按相應的法律條文,最起碼應判令停止執行以及修改違背法律條文的政策措施。建法制社會的建設,決不是先建全法制條文而再實施,而是在實施中不斷完善。因此法院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以任何理由把擊鼓喊冤的人拒之門外。
“ 抽象違法論”者不管你們是認識問題還是另有難言之隱,可你們的所作所為已經違法,小心有一天也把你們推到被告席位上去。
難怪老百姓說法律叫法官給搞亂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