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近期有個講話,附后。這個講話也是三段,一是肯定30年成績巨大,二是遇到貧富差距問題,三是要依靠繼續改開特別是政改來加以解決。這些觀點很流行,很典型,討論一下也就必要。
吳敬璉說:“什么導致貧富差距?我認為有兩項:第一,腐敗;第二,壟斷。”這就是說,腐敗和壟斷兩項,肯定是兩項,沒有第三項,造成了貧富差距。當前的貧富差距大不大?吳敬璉沒說,沒在貧富差距前加定語,如“極大的”,這表明吳認為當前的貧富差距是一般的,本來也不值一提的,可能也是有人惡意夸大的結果。但僅管如此,能關注到貧富差距還得加以肯定。因為腐敗和壟斷兩者造成了貧富差距,那么腐敗和壟斷者就一定是富翁,而且一定是富翁中的頂層,一定是富翁中的多數或主體,否則的話,又怎能肯定腐敗和壟斷兩者造成了貧富差距呢?一個改開的過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居然讓腐敗者和壟斷者先富起來了,變成了富翁的頂層和主體,從而形成貧富差距,這樣的改開要反思吧。
面對腐敗和壟斷兩者造成了貧富差距的今日現狀,應該怎么辦?吳敬璉認為:“我們面前再次出現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是向舊體制復歸,還是走向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答案當然是后者。如何實現?首先要讓老百姓富起來。”這也就是通常說的要繼續改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等思想,這肯定是正確的,遇到問題總得改革。只是這些話誰都可說,唯吳敬璉等不能說,因為你既然知道在政治體制改革不配套的情況下進行經濟改革會造成腐敗和壟斷,為什么還要迫不及待的進行經濟改革,把眾多集體企業、國有企業送給私人呢?這不是明知故犯嗎。在繼續發出號召前,應該先檢查、糾正過去的錯誤,以樹公信力。否則,人們有理由懷疑繼續改開會造成更多的腐敗,更大的貧富差距。
附吳敬璉講話:
中國經濟最近30年來取得的進步可從三方面說明:第一是中國經濟以每年近10%的速度高速增長。第二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第三是減貧取得的成效。按世界銀行的標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3.5億,人類發展指數也有很大提高。
但“減貧”不等于“滅貧”,更不等于民眾已經富裕。事實上“民窮”依然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中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還面臨嚴峻挑戰。
什么導致貧富差距?我認為有兩項:第一,腐敗;第二,壟斷。這都和政府權力有關。我們的壟斷,不是經濟自由競爭的結果,而是行政權力造成的。中石化2009年盈利第一名,原CEO陳同海因受賄被捕,之后查出他平均每天花公款人民幣4萬元用于個人享受。按原來的改革計劃,不應這樣。但改革不到位,就變成這樣。
近年來有種傾向容易誤導部分民眾:把貧富分化歸因于市場經濟。可“仇富”的本質是“仇腐”,是對腐敗的仇恨。我始終認為,有人在刻意轉移目標,把民眾對腐敗的憎惡,轉移到一般富人身上。富人有靠勤勞、善于經營致富的;也有靠弄權謀私、結交權貴致富的。把公眾憤怒轉移到普通富人身上,不但不利于民富,還會引起嚴重的社會后果。
我們面前再次出現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是向舊體制復歸,還是走向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答案當然是后者。如何實現?首先要讓老百姓富起來。
普通老百姓(甚至專業人員)消費不足,根本原因在收入水平不高。靠投資拉動的增長只能使資本收入增長,而資本收入增長在中國有兩種情況:第一部分是國家資本。國家資本只能造成國家收入、國有企業收入增長。第二部分是特別有錢的人的資本,如果其份額增加,也只能使極富的人收入增加。
所以,不可能依靠投資增加來增加普通人收入。如果要解決長期問題,還是要轉變增長模式,使產業升級。我們是制造業大國。以現在巨大的制造業來說,就是制造業本身要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這兩端在傳統意義上都是服務業,不管前端的研發、設計還是后端的品牌銷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務,都是服務業。向兩端延伸的結果會使一部分服務業成為獨立的產業。
要使老百姓富起來,國家走向民主、文明、和諧,要靠經濟改革,也要靠政治改革,一定要實現小平同志1980年代的主張:“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此外我還想重復一下建設法治國家。這個問題目前無論在立法方面還是司法方面都遇到一些困難。至于民主、憲政問題,要想辦法推進。這里首要的一點是應有好的討論氣氛。不但要讓老百姓富起來,還要讓老百姓敢說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