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精華及偽國學
談這個話題的背后其實是想談當今的思想流派,混在一起談不好談,所以暫做“切割”。
國學的精華
國學的精華到底是什么,簡單點說就是兩個東西。一個叫革命精神,一個叫制衡思想。這只是我個人的表達,至于別人如何表達那是他的自由。
革命精神在《易經》里,在《荀子》里,在《孟子》的浩然之氣里都非常清楚。《周易三同契》專家潘啟明老師強調,《三同契》的精華就是四個字,即“炫耀精神”,這都是一致的。
“革命精神”不但在思想學術文獻里有清晰的體現,在歷代的歷史史實中更是絢爛奪目,民族自強和人民革命的浪潮跌出不窮,直至近代到現代、當代。
另一個是制衡思想,體現在《黃帝內經》和《中庸》里,
《內經》是講,為了健康必須人與自然制衡,人的五臟六腑互相要制衡。
《中庸》是講處事的制衡。講中庸最怕庸俗化,最怕誤解為隨風倒和“騎墻派”,如果那樣就是丟掉了中庸的精髓。
革命精神也好,制衡思想也好其實都是自然機理在人格人性中的體現。
革命精神是自然的活力在人格人性中的體現,
而制衡思想則是自然守恒秩序在人格人性中的體現。
這就是“天人”一元論或“心物”一元論。
那么孔子那套東西算不算精華?應當承認孔子那里有中庸和秩序的東西,但看不見革命精神,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活力,沒有活力,事情就要走向“死寂”,中國就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這就是為什么“五四”時期要批孔,這是自然機理在起作用,不能只從人倫社會的視角看問題。
當代傳承革命精神最杰出的當然要數毛澤東了,在革命時期絕大多數人都不乏革命精神,在建設時期能保持革命精神就非常不容易了。
政治上常有“左”“右”之分,過分強調穩定和秩序叫“右”,過分強調激進叫“左”。這些都屬于自然機理,歷朝歷代都是如此,真正能把握好“左右”分寸的是高手。
在企業里,認知學把這兩種情況叫“規范與機變”,在軍事作戰里更有這樣情況,抓不住機會極可能會付出更大的流血和犧牲。
識別偽國學
我以為,過分強調孔學者是偽國學,強調“帝王術”者不簡單是偽國學,甚而有可能是反動派,喜好國學者都應警惕。
不了解現代科學,搞夜郎自大國學者是偽國學,徹底否定中醫者是反動西學。偽國學和反動西學都是愚昧者。
鉆字詞的“牛角尖”是偽國學,漢儒的國學基本是偽國學,宋代的國學增添了許多活力,方向對頭,細節可能有失誤,但總比漢儒好。
鼓吹“無一字無出處”者基本是偽國學,對文本的閱讀重在邏輯分析,字詞的引證應處于輔助地位,這才是科學態度。
單純以倫理道德論是非的是偽國學,真正的國學是以自然機理論是非,輔以倫理道德,如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
科學有不足,但否定科學者是偽國學,鼓吹玄學和怪異事件者是偽國學。
蔑視技術、小視操作、實施者是偽國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