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以人為本”有點虛偽
曾有報道說,原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覺得很委屈,他說:“我想不明白,為什么國企搞不好的時候你們罵我,現在我們國企搞好了你們還是罵呢?”
據報道,從2003年國資委成立起,央企銷售收入與利潤連續三年攀升。李榮融在國資委任上共7年,政績卓著:央企總資產從7萬億增至21萬億元,年上繳利稅超過萬億。有30戶央企入圍美國《財富》500強,比7年前增加了24戶。李榮融本以為如此出色的表現,足以為國資委與央企贏得掌聲,可李榮融沒想到,收獲的還是罵聲。他說:“那天晚上我一直睡不著。”
李榮融在2009年一次講話中說:從2002年到2008年,全國國企數量一直在減少,平均每年減少7500家左右,但同時,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8%,國企利潤年均增長23%。他表示,今后國企的數量還要減少,但質量要不斷提高。
以上都是出自權威媒體的報道。從中可以看出,國資委只管“資”,不管人。以人為本,在國資委面前徹底無效。
國資委的功勞,是由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的數據支撐的。7年內央企總資產從7萬億增至21萬億元,年上繳利稅超過萬億。有30戶央企入圍美國《財富》500強,比7年前增加了24戶,這些都是李榮融的政績。這些政績的代價是國有企業“平均每年減少7500家左右”。而每“減少”一家國有企業,就會有很大一批企業職工下崗失業、然后貧病而死。每“減少”一家國有企業,就會給當地人民群眾和當地政府增加很少社會問題和“不穩定因素”。李榮融的報告中,講話中,一次也沒有考慮這些,一次也沒有提到這些。李榮融和他主持的國資委,從來不關心人,他們只關心“資”。“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國資委行不通。
當然,他們也有理由,國資委的全稱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政府交給他們的任務就是只管資,不管人。至于每“減少”一家國有企業,就會有很大一批企業職工下崗失業、然后貧病而死,這些事不歸國資委管,有全國總工會,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應該歸這些部門管。然而事實上這些部門也不管。說這些部門不管,他們可能會覺得冤枉,他們會說他們一直在管的。而事實上等于沒有管。否則,就不會有3000萬人下崗失業發生,就不會有5000萬人被退休雙軌制歧視和羞辱。反正,“以人為本”往往只是口號,沒有哪個部門把它當回事。
問題是,既然大家都喜歡以資為本,以財為本,以利潤為本,以GDP為本,以數據為本,為什么還要提“以人為本”的口號呢?令人疑惑。
但也有人說,并不是任何時候都沒有以人為本。在某些場合,某些領域,某些事情上,還是挺講以人為本的。只不過,是以官人為本,以富人為本。這倒是真的,目前的政策和體制,確實是為官人和富人想得非常周到,無微不至,讓他們充分享受了超國民待遇。這也怪不了政策和體制,因為“以人為本”的口號從提出之日起,并沒有說要以什么人為本,并沒有限制說不能以官人為本,不能以富人為本。也并沒有限定說要以普通人為本,更沒有說要以窮人為本。所以,大權在握的官員接過“以人為本”的口號,搞成了以官人為本,以富人為本,也是很正常的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嘛。
我們已經搞了以資為本,以財為本,以利潤為本,以GDP為本,以數據為本,以官人為本,以富人為本,以猛人為本,以歪人為本,何時才能以普通人為本呢?“以人為本”,你可得給我們說清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