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活在世上,最難舍的,第一是命,第二是錢。有許多人因為貪財,而干起謀財害命、草菅人命的事件。
而劉學軍的一生,為了救人、助人,不僅無數次舍命,而且無數次舍財。有人說,他好象是一個生來對錢財沒什么概念的人。
據兒時同學的回憶:在劉學軍和他們上二年級的時侯,街上一個老大爺領著兩個小孩行乞,其中一個孩子當時還生著病,劉學軍根本就不認識他們, 卻一臉天真地跑過去仰頭問:“老大爺好!您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老大爺對他說,家里窮,孩子有病沒有錢醫治,被逼無奈,討點飯喂飽肚子,撿點破銅爛鐵換些錢,好給孩子去看病。劉學軍聽后就說“大爺,你等等我”,便飛一樣地徑直跑回家,把家里一尊祖傳的五六斤重的“金佛像”直接送給了那個老大爺。晚上,父親回到家,一看家里的“金佛像”左找右找不見了,問他,他如實回答。“嗅小子,你知道這是什么嗎?這可是純金子做的啊!不過你學雷鋒做好事,做的對!”父親一拍他的肩膀,“玩去吧”!
據幼時同學的回憶,那時很多同學因家里窮吃不起早點,學軍的家境比一般同學要好,他經常熱心地將父母給他準備的早點放到爐火上烤熱后,和大家一起分著吃。他常常買一些作業本和自動鉛筆,讓我們大家一起用。他還把家里給的零用錢攢起來資助班上家庭困難,因為兄弟姐妹多交不起學費的人,幫他們交學雜費(那時學費是兩元五角)?! ?/p>
有一件劉學軍撿到錢包拾金不昧的事情,同學候麗記得特別清楚:在離清河二小不遠的北京紡織廠,一個職工把月底剛領到的20多元工資和30多斤糧票放在書包里,然后把書包夾在自行車后夾上,誰知半路上,書包不幸掉到了地上,那里面裝著他全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銮蓜W軍在上學路上拾到這個書包后,馬上交給了老師,經過多方打聽才最終找到失主,失主當時非常著急,在那物資嚴重短缺的計劃經濟時代,一家人指望著這點工資和糧票活命呢!他拿到失而復得的書包后,感動不已,堅決要求老師給予劉學軍表揚!
據候麗的回憶,在劉學軍和她一起在小湯山插隊鍛煉的時候,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和老百姓親如一家!那時候農村的經濟生活非常困難,大米白面只有過年和麥收時才能吃上幾回。為了讓農戶多吃上幾頓大米白面,劉學軍常常把自己從食堂打回來的米飯、饅頭和菜帶到農民家中,和農戶換粗糧吃。當他看到貧困戶吃著米飯和饅頭,樂滋滋的樣子,他心里覺得特別舒服!他還常常將自己省下來的錢幫助困難農戶購買磚瓦,蓋起房子?! ?/p>
還有一次,劉學軍聽說講禮三隊有個五保戶老大爺,無兒無女,已經七十多歲了,因為長期臥病在床,不能下地干活。他二話不說,就去看望這個老大爺,從那一天起,天天去幫這個老人家挑水、做飯、干農活,不分寒暑,從無間斷!
據候麗的介紹,劉學軍還有一件連家里人都不知道的事情。幾年前,他的一位戰友兩個腎臟都需要切換,沒有錢,劉學軍聽講后,二話不說,就把自己在亞運村的一套130多平米的房子給賣了,所有的錢都給了這位戰友治病。但記者向劉學軍求證這件事時,他輕輕一笑:一套房子能換來一條命,當然值?。 ?/p>
劉學軍的父親是一位革命軍人,去世時曾留給他一些文物字畫,這些年來,為了救人,劉學軍一而再的掏出父親留下的古玩家底。
1985年,當時他還擔任北京市運輸公司七場招待所所長。一天,下班回家路過清河醫院時,看見掛號窗口旁邊,一個病人躺在板車上,三四個家屬圍著板車哭泣不止,“壽衣都準備好了”。劉學軍一問:原來這是一位河北農民,因為收麥子時被農機扎破了肚子,腸子都出來了,流血不止,送到醫院,醫院要求先交200元住院費,他們交不起。那天劉學軍的包里正好有210塊錢,是剛剛領出來的所里職工們的工資。他二話不說,就掏出200塊錢給病人辦了住院手續,又把剩下的10元給病人家屬,囑咐他給病人買些營養品。家屬根本不敢接錢,“這么多錢,我們哪能還得起???”。劉學軍說:“不用還,我可是你們家的親戚啊!”這些憨厚樸實的農民都愣住了:“可是我們在北京沒有親戚??!”劉學軍于是掰著指頭告訴他們:“你們想想啊,我們吃的大米、小麥、蔬菜、豬肉都是你們辛辛苦苦種出來、養出來的,然后送到城里來的,我們穿的衣服是你們種的棉花……你們可不是我們的親戚么?”農民們狠不得給他磕頭,劉學軍趕緊走開了。
晚上回到家里,一個職工打電話過來,說明天要過來領工資,家里急錢用。他的腦子才嗡的一下子想起來,這200多元可是職工們的工資?。≡趺崔k?他想起了家中還有一幅唐伯虎的《仕女圖》,父親臨終前曾交待他“要好好保管”。無奈之下,他打電話給琉璃廠的一個文物販子,此人曾經最高要出2萬買這幅畫,但劉學軍不愿賣。那天,文物貶子問明他的情況后,只肯出200元,劉學軍無奈,讓他拿走了《仕女圖》。多年后,他獲悉這幅仕女圖在香港被拍賣到1000多萬港幣。但他并沒有后悔當初的選擇。“一幅畫救了一條人命,值了!如果父親在世的話,他也會支持我的選擇?!薄 ?/p>
48年來,他舍出去的錢財有多少,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但北京捐贈中心的人們大都認得他,因為每當一些地方發生重大災難時,通常他是第一個趕到中心提供捐贈的人,因為他總是覺得自己要起帶頭作用。
劉學軍每月有一兩千元的退休金,即使錢不多,他也要省吃儉用,盡可能擠出來資助讀不起書的窮孩子。多年下來,他資助了全國各地數百個貧困學生,改變了這些孩子的人生軌跡。錢不夠時,他就再變賣祖傳的古董。
北理工研究生黃飛同學告訴記者:2012年春節前夕,去劉學家拜年,一進門,看到一個河南來的女孩子給 劉 老師跪下來,被他一把拉起來。由此,她才了 解劉 老師的又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那是2007年5月,劉學軍在西土城公交車站撿到了一個黑塑袋子,打開一看,里面竟是20萬元現金!里面還有一個記賬本。劉學軍等了一兩個小時不見失主來,便把他袋子拿回家,從記帳本上找到了失主的電話,那是一個建筑工地的包工頭,這20萬是100多位建筑工人的工資,確認之后,他背著包把錢送到了工地上,包工頭和工人們歡呼雀躍,大家非要拿出1萬元回謝。劉學軍一笑:你們覺得20萬多呢,還是1萬多呢?這些農民兄弟感動不已,非要請他吃頓飯,他沒有拒絕。那位包工頭回到老家后,一直惦記著這件事,便讓進京打工的女兒再次登門致謝?! ?/p>
談起這一幕,黃飛深有感觸的說,“象我們這些年輕一代,說實在話,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拜金’,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形 容劉 老師這種行為。如果不是親眼看見,我真的不敢相信這是真事!”
而在劉學軍看來,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太正常不過啊?!澳氚。@20萬關系到100多個家庭的生活啊,可能有的孩子要交學費,有的老人要看病,有的要買化肥農藥,作為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也不忍心占有它啊!何況它本來就不是你的錢呢?”
黃飛在學習之余,還在給一個外地來京務工家庭的孩子做家教。以前她都是按照“市場價”,以50元/小時的標準收費。在接觸劉學軍之后,她告訴孩子的父母,錢隨便給就是了。而她只要一有空,就去幫助這個孩子。這其中,她覺得收獲到很多用錢買不到的快樂?!斑@是 劉 老師用行動教給我做人的道理”,她對記者說?! ?/p>
曾經,她和許多同學一樣,為自己以后的生存和經濟問題擔心很多。“接觸 劉 老師以后,我這種擔心減少了,我越來越理解并相信,一個人只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不僅能得到金錢買不到的快樂,而且一定會有好報。”黃飛說,“ 劉 老師改變了我和不少同學對金錢的‘信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