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不在乎金錢,但必須在乎身體;即使不為自己,為了親人,他也應該珍惜自己的身體。
為了做好事,劉學軍經常受傷掛彩,甚至不顧性命。對家人來說,這難道不是一種殘忍嗎?他不愛自己的家人嗎?
當然不是。
1989年8月下旬,因為下海救人,他被海蜇嚴重蜇傷,在醫院昏迷了兩天兩夜。當時,7歲的女兒趴在床頭,緊貼著爸爸的臉,哭了兩天兩夜。劉學軍醒來時,臉上滿是女兒的淚水。
他很心疼女兒。每每提及這件事,老劉都忍不住落淚。
心疼過后,他又會告訴女兒:“爸爸也不想受傷。但真是碰上了,我能不救嗎?見死不救,良心上過不去啊。”
一到陰天下雨,老劉就痛并快樂著。“陰天下雨是我最難過的時候,我的頭部、骨折的地方、開刀的地方,都非常非常疼,有時候甚至難以忍受,我就想為什么疼啊?我就把身體打開數傷疤,這個是救誰的,那個是為誰負的傷,最后數著數著我能把自己數笑了。”
即使他不想再添新傷,但每次碰到需要救的人,老劉還是“管不住自己,救人是一種本能反應,像條件反射似的”。妻子和他結婚沒多久,受不了這個“管不住自己”的人,選擇了離婚。他一個人帶著女兒,生活了20多年。
劉學軍說:“我是一個沒有遠大目標的人,今天能活一天,就幫身邊的人做點事。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想明天我還能醒嗎?醒了就繼續再給別人做點事。”
對老劉來說,找個“對路”的人不容易,他本打算就這樣一個人過算了。沒想到,2006年,一個他曾經資助過的北京大學女研究生告訴他,她想嫁給他。
“當時嚇了我一跳,人家可比我年輕了20多歲,我當然不能答應她。” 但對方依然很執著。
為了嚇退對方,老劉給她提出結婚的條件:“不能干涉他做好事。”而且提前立下遺囑:“死后,眼角膜捐給雙目失明的人,心、肝、肺捐給需要的人,剩下的零零碎碎火化,骨灰埋樹下,當肥料。”
對方聽完,熱淚盈眶,連連點頭答應。當年,兩人走進婚姻殿堂。老劉的朋友對此評價說,“好人終歸會有好報”。
是啊,好人有好報。現在,一到過年,老劉都要接待數百來訪者——他救過、幫過、資助過的人,不能來的人也都紛紛打電話拜年;他一年至少要過三四十次生日,有人是記錯的他的生日,有人干脆就是借過生日,表達對他的感謝。
有人給他送來價值幾千元的圍巾,他送給了社區的老人;有朋友給他搬來幾箱貴重紅酒,他打開和來訪者一起分享;名人為表達敬意送的字畫,他家里有數十幅。
這時的老劉,是幸福的。有人說,老劉有這么多朋友,錢權對他又有何用?
2010年,劉學軍參加一個電視節目時,主持人念出了妻子寫給他的一封信:“很多人問我,做你的妻子是不是很難,因為你心里總是想著別人,一定給家里很少的關懷。借著今天的機會,我想告訴你,回想當年我就是被你那種寬大的胸懷和火一樣的心靈所折服,深深地愛上了你,直到今天我從不后悔。雖然你不能像別的丈夫那樣,每月準時拿工資回家;雖然你經常早上健健康康地出門,下午卻裹著紗布躺在醫院里,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很想哭,但是我不能,因為我知道你是快樂的,您心里覺得幸福,所以我支持你。就是希望一點,以后別再受傷了。尤其是陰天下雨,看到你渾身疼痛難忍,我們都很心疼。好了,做你想做的事吧,我們永遠支持你。”
老劉含淚聽完了這封信。
這時的老劉,是幸福的。有人說,在老劉的好人生涯中,他不僅收獲了信任和朋友,還收獲了愛情和親人。
劉學軍告訴記者,愛心能傳遞,愛心能放大。在他送出的愛心雨傘上,留有自己的手機號碼,上面還寫著:“愛心傘給您溫暖,用完后,請您放在一個地方,給我打電話,我會自己去取。”有好幾次,他都收回10把、20把雨傘。甚至有一次,一位他幫助過的孕婦的丈夫給他送來了100把雨傘,還有一封感謝信。
看著家里堆成小山的雨傘,老劉也深受感動。
這時的老劉,是幸福的。因為,他的好人隊伍又壯大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