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水獨清,曲高和寡音空縈。
春秋幸教三千士,戰國憾出秦皇坑。
天皇畫卦啟萬載,五四一役寥流螢。
揮鞭再無羽扇客,提筆三張驢不名。
人杰網上遍地見,博儒市井杳無蹤
注:每當上網流連于各大網站之間,其實最鐘情的還是國學類網站,而最失望的還是國學類網站,網站起到了宣傳的作用,人卻沒有光明正大的形象。筆者感覺,真是如同開著拖拉機在高速公路上突突,跟不上時代的效率。想我國學從遠古開來,三皇肇源,五帝定讞,至秦漢唐宋元明清,國計民生,細入毫末,無不畢備,奈何五四運動,一役而冰消瓦解,沉淪臥榻,莫說濟世度人,連自己的名分都不敢正視了。更有可笑者,堂堂的孔氏始祖,文宣王孔圣人連在天安門廣場立足的資格都沒得有了,可憐乎 ?可悲乎?嗚呼哀哉也!
國學立足,不可靠政治清明,不可靠洋人崇拜,中華國學欲立于民族文化頂峰,欲領民族文化先鋒,必須正身正名正行。正身者,淘汰一切沉疴吊掛,凸顯風格,白話經典,深入生活。滌棄一切長篇大論,言簡意賅,直入主題,名言絕句,直達人心,脫離實際者,只能是少數人的花瓶擺設,個人的癖好咀嚼,唐詩宋詞,課堂朗誦,開智加分可也,不能如乘法口訣能有助于國計民生。正名必須名正言順,合情合理,普及于民眾之中,設若宗教,必當敬天法祖,尚饗祭祀,使人慎終懷遠,承前啟后,使愚夫愚婦皆知敬天延福壽,法祖仁義全,如再各執一理,窮究經典自娛,則鑊釜生塵,曲終人靜,政治貶低,人民遠避,敵寇逐鹿,其時斯文掃地,腐儒絕炊,斷嗣亡宗,真正自絕于國計民生了。
至于正行,正是國學生死存亡大事,國學文明積淀之沉厚,可謂高深莫測,經典之重,磅礴廣大,浩渺無涯,但能擷采萬一,即可經緯天下,遺憾者,鴻儒博士,盡是嗟來之客,國學講堂,皆為作秀之區,民眾捐助,未換諄諄教誨,熱心群眾,難結耳提面命之緣,偶有建筑,不過是政績擺設,難找據點,群眾組織渙散。如此,中華國學,空有驪珠寶藏,枉領懷璧之罪。是以有游牧蠻荒之邪教泛濫中華之憂,神州有數典忘祖之痛。所謂志士仁人,皆是隱形遁跡,博學鴻儒,俱為業余名流。浩然儒學,墮入幫閑湊趣之類,堂堂國教,竟然魂飛魄散,形銷骨立。筆者,酷愛國學,崇道尚儒,怎奈道士雖少。民間廟上還可訪尋偶遇,儒生學者,撒網淘尋不著,網上搜尋,只見若隱若現神秘莫測。哀哉我民,哀哉國學,什么時候國學才有普及之時,什么時候才出鴻鵠之士。
每每看到通衢鬧市,荒村古鎮,遍地教堂高聳,十字架傲立,竟然感到如同生活在晚清末世,八國聯軍馳騁在神州大地,最可恥的是,今不如古,其時還有義和團,今日黨員成教父,民眾做教奴,科學唯物社會,靠的是上帝造人,約書亞屠城養心,科技法展,物質豐富,求的是數典忘祖,崇洋媚外明志,嗚呼哀哉,秉筆文人,近乎采食流丐,主政學者鉆營蠹蟲。勞碌貧民饑不擇食可也,衣冠廟堂者豈敢無動于衷,善惡不分,隨波逐流,默看國學斯文掃地,偉岸丈夫何在,衣冠禽獸是誰?
白石道人王炎于吉林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