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老鼠屎
中國自古就有的民諺: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道理大家都懂,但怎樣處理那壞了的一鍋粥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不同環境條件下也有不同的處理,大概有如下幾種處理辦法:一是把它倒掉喂家禽家畜;二是把它倒排水溝里;三是把老鼠屎去掉照吃;四是懶得管老鼠屎,連屎一起吃。在困難時期或緊急情況下,采取三四種方法的較多;在生活條件好時采用一二種方法的比較多。
一大鍋粥里,如果有好幾粒老鼠屎,恐怕人們處理的方法也不外是上述幾種。但,如果一鍋粥里有大半是老鼠屎,或分不清哪是老鼠屎哪是粥時,那怎么辦?還有誰會罔顧老鼠屎一起享用嗎?你可能會說,那只有是在別無選擇的時候才會連屎一起吃掉,盡管很惡心很難受,也只能自認倒霉。人們的通常的做法是毫不猶豫的把它倒掉,另起爐灶再煮,最好連鍋都換掉。這些簡單的道理,也許大家都明白,大家都會做,不會留戀那鍋老鼠屎粥了。但是,同樣的道理的事情,并不是大多高智商的聰明人能作出正確的選擇。更多的人都是怕麻煩,從善良的幼稚的愿望出發,希望鍋里的老鼠屎能無色無味又無害,那鍋屎粥還能自己慢慢變成干凈的粥來。或者,希望有一個煮粥高手能輕松的把屎粥里的屎給挑出來,還大家一鍋原汁原味的粥。但是,這可能嗎?誰有這種能力(魔力)?現實是殘酷的,良好愿望往往百分百要落空。而大多數人明知愿望會落空,卻也不愿意另起爐灶從頭再來,癡癡巴望有好心人能把屎粥換成干凈的粥給自己享用。所以大多數人只能處于想吃覺得惡心,不吃又挨餓難受的窘境。沒幾個人想到另起爐灶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誰都想吃上干凈美味的粥,誰都想坐享其成,但大家常常都忘記了挑選下鍋的米是自己的基本責任,看好熬粥的過程也是自己的義務。看不好,自然就只好自食其果了。
大家會疑問:怎么會出現大半都是老鼠屎的粥呢?怎么也不會相信有這種事,常常懷疑道出事情的人夸大其詞、胡說八道,就像皇帝的新衣故事中大人責怪道出實情的小孩一樣,懷疑起人家的動機和人品起來。他們不知道也許老鼠屎沒有那么多,但好米和老鼠屎在一起熬久了會變得和老鼠屎一樣,已無法分出哪是米哪是老鼠屎了,我們只好把他們視同老鼠屎。即便你能分得出米粒來,但是其沾滿了一身老鼠屎,味道和老鼠屎一樣,只是具有更大的欺騙性,讓大多眼神不好思想糊涂的人上當受騙。
老鼠屎是怎么來的?不用說肯定是貓的失職。還有就是煮粥人的嚴重失職。
在世道變幻的情況下,貓不愿繼續和老鼠作斗爭了,認為只要不斗了就會天下太平,就能安享和平和發展好處,斗只會兩敗俱傷,誰也討不到好。于是,貓和老鼠坐到了一起,簽訂了和平共處協定。貓自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聰明的動物,老鼠始終會害怕他讓著他。而老鼠則認為,隨著斗爭經驗的增進,貓已斗不過自己,被迫坐下來談判了。老鼠認為,貓塊頭大,正面沖突自己討不到什么好處,但論聰明和靈活,貓遠不是對手,自己有的是辦法戲弄貓,賣了他他還幫你數錢呢。不相信?你看看美國動畫片中的米老鼠就知道老鼠有多聰明了,哪有貓占到絲毫便宜?貓卻擺出高姿態,認為過去前輩們老是欺負老鼠,讓老鼠的膽都變小了,實在有些過分不人道(鼠道),現在自己要大方一點,老鼠總是習慣不勞而獲貪便宜的,不給他占些便宜人家不會真心和你和好。自己要收斂一點,對老鼠要微笑,要和藹,要韜光養晦。于是,貓和老鼠放棄敵對,認為利益一致,和諧了。所以,老鼠能在谷堆里、米倉里肆無忌憚的偷吃、飽吃,吃撐了便拉得到處都是老鼠屎,混到了下鍋的米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煮粥時沒有按常規把鍋蓋蓋好,頭人告訴大家說把鍋蓋打開搞“開放”,說是要讓粥吸收更多大氣中的養分,要煮一鍋有中國特色的營養豐富的粥來云云。把大家忽悠得興高采烈得意忘形飄飄忽忽暈暈乎乎的,人人都忘記了自己的基本職責和義務,自顧自放羊玩去了。讓歷來害怕和敵視國人的老鼠有了可乘之機,趁人不備大膽偷吃鍋里的粥并把屎直接狠狠地拉在了鍋里。還偷偷告訴別人說:我要的是他們鍋里的粥,他們要的是GDP,我屁都不會給他們,讓他們吃屎。他們永遠記著毛澤東時代曾經搞過聲勢浩大的“除四害”運動,把他們打得抱頭鼠竄,亡命而逃。如今好不容易等到機會把貓擺平,豈能放過這次報仇雪恨的機會呢?于是乎,特色粥變成了如今的屎粥,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不管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吃也罷,倒也罷,何去何從,大家自己思量。反正,自家釀的苦酒只能自家吃,誰叫你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想吃現成的呢?不嫌惡心中毒,你就大膽吃屎粥。要吃好的,就必須自己動手,另起爐灶,勤勉努力,按客觀規律辦事,認認真真去熬自己的粥。
2012.2.16 金城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