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寶不如選賢進士
——金牌民工解說墨子親士中的人才觀
【原文】
入國① 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② 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③ ;桓公④ 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勾踐遇吳王之丑而尚攝中國之賢君⑤ 。三子之能達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國抑⑥ 而大丑也。太上⑦ 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
【注釋】
①入國:到了一個國家。
②緩:怠慢,耽誤。
③文公:晉文公,名重耳。春秋時晉國的國君。出走:逃亡。
④桓公:齊桓公,名小白。春秋時齊國國君。
⑤遇:遭遇,遭受。吳王:名夫差。春秋時吳國國君。攝:震懾。
⑥抑:容忍,忍耐。
⑦太上:最好的。
【譯文】
到了國家,如果沒有維護國家利益的有才能的知識分子,那么國家就離滅亡不遠了。看到賢能的人不積極向國家推薦,那么這是對國家復興強大事業的怠慢。不是賢才就不會為國家大事著急費心,不是人民的知識分子就不會考慮國家的前途命運。怠慢賢才,打擊壓制為人民利益吶喊的知識分子,而能夠使國家長治久安實現和諧的,做夢休想。
從前晉文公重耳逃亡國外,而后匡正天下;齊桓公離開國家,而后稱霸于諸侯;越王勾踐遭遇吳王夫差滅國的恥辱,而后成為震懾中原諸侯國的賢君。三人之所以能夠揚名天下,取得成功,都是由于對治理國家能夠忍耐奇恥大辱。最好的是不要失敗,其次失敗了而能夠成功,這其中最關鍵的就在于善于用人。
【原文】
吾聞之曰:“非無安居也,我無安心也;非無足① 財也,我無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難而易彼,眾人自易而難彼。君子進不敗② 其志,內③ 究其情;雖雜庸民,終無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為其所難者,必得其所欲焉;未聞為其所欲,而免其所惡者也。是故佞臣④ 傷君,諂下傷上。君必有弗弗之臣⑤ ,上必有諮諮之下⑥ ,分議者延延⑦ ,而支茍⑧者詻詻,焉可以長生保國。
【注釋】
①足:充足,滿足。
②敗:衰敗,喪失。
③內:退。
④佞臣:奸佞的臣子。
⑤弗弗之臣:直言進諫的臣子。
⑥諮諮(zī zī)之下:敢于爭辯的臣子。
⑦分議:爭議,議論。延延:不停止。
⑧支茍:意見分歧。
【譯文】
我聽說:“人不是沒有安定的住所,而是自己沒有一顆能被安定的心;不是沒有足夠的財物,而是自己沒有能被滿足的心。”因此,君子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的事讓給別人;大多數人總是把方便留著給自己,把困難推給別人。君子人生道路前進時,從不喪失自己的志向,遭受逆境時能深入自我反省;即使夾雜在一般人之中,最終也無怨恨之心,那是因為這些人很自信自己的能力。因此,為了自己的理想受苦受難的人,一定得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沒有聽說只得到成功,而不付出應有的代價。因此,只知道討好被寵愛的臣子會傷害單位國家的一把手,對上級溜須拍馬諂媚的人會傷害黨的事業。我黨一定要有直言進諫的知識分子,國家必須有敢于爭辯的人士,議論國事的人不停止,政見分歧的人可以辯論不休,才可以長久保存國家政權永不變色,長興不衰。
【原文】
臣下重① 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則喑② ,遠臣則吟③ ,怨結于民心。諂諛在側,善議④ 障塞,則國危矣。桀紂不以⑤ 其無天下之士邪?殺其身而喪天下。故曰:歸⑥ 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注釋】
①重:重視,看重。
②喑:沉默。
③吟:感嘆,嘆息。
④善議:正確的建議。
⑤以:因為。
⑥歸:回歸收回。
【譯文】
黨的干部看重烏紗帽而不容忍不同的意見,近旁的人就會裝聾作啞沉默無語,遠方的人就感慨嘆息,言路堵塞,上訪被阻,人民的心中就會對黨和國家產生怨恨。諂諛的干部在核心的身側,正確的建議就被堵塞,那么社會主義國家就會危險了。夏桀和商紂王不是因為失去天下的賢士嗎?因而遭到殺身之禍而喪失了天下。所以說:把國寶國家級別的重要文物弄回來,,不如舉薦賢能把能夠振興國家的人才,推薦選舉到國家的重要位置來更有意義。
樓觀論道網http://www.louguanlundao.com/
http://blog.sina.com.cn/guohunmaozedong 國魂毛澤東博客
2012年2月15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