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與信仰都是指一個人在利益或財富面前言與行的綜合體現。在一個以利己為自然屬性的人類王國,天下之人無不皆因利益或財富在你我他之間的得失而沉浮于誠信與欺詐、信仰與背叛的變化之中,正所謂財富面前見誠信、利益面前辨信仰。所以,人類常常把誠信與信仰看成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語言”?! ?/p>
一、誠信的構成
“誠”與“信”是可以分開理解和使用的?!罢\”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品質,“誠”更多地指“內誠于心”的“由衷之言”,“誠”的基本內涵就是說真話或說話誠實可靠?!靶拧奔葱庞?,主要指主體“內誠”或“由衷之言”的外化,“信”側重于“外信于人”,“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沒有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信”的基本內涵就是信守諾言、誠實不欺的行為體現。將“誠”與“信”組合后構成的誠信,是一個既有口頭或形體語言活動也有外在行為體現、內外彼此銜接、承前啟后的多環節過程的綜合表述,其基本含義就是言行一致、誠實無欺?! ?/p>
誠信的關鍵是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是誠信的生命?! ?/p>
二、信仰的構成
“信”與“仰”也可以分開理解和使用。“信”即可信、可相信、可成為一生之信奉,“信”就是自認為的所望之事的實底或未見之事的確據。“仰” 主要指仰望、仰慕、崇拜、敬畏之意。將“信”與“仰”組合后構成的信仰,同樣也是一個既有內心活動也有外在行為體現、內外彼此銜接、承前啟后的多環節過程的綜合表述,其基本含義就是把某種奉為自己一生所信事物或規律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活動指南,并通過相應的行為顯現來體現自己對其敬仰之意?! ?/p>
可見信仰不僅只是關于一個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準則和態度的個人意識行為問題,還涉及到在這種準則和態度支配下的行為顯現。一句話,立身之道的“敬以直內”(靜)與處世之道的“義以外方”(動)彼此內“靜”外 “動”結合起來的綜合行為才是一個完整的信仰?! ?/p>
世上許多常常被掛在嘴上的所謂“信仰”其實大部分都不是信仰。有一些有內“靜”而無外“動”的叫 “信而不仰”,另外還有一些有外“動”而無內“靜”的叫“仰而不信”,這兩者都不是信仰,而是屬于偽信仰?! ?/p>
三、誠信與信仰的異同
誠信的“誠”是指一種能讓他人聽得到或讀得懂的口頭或形體語言的表達,誠信的“信”則是對所表達語言的一種行為體現。
信仰的“信”屬于內心語言的自我表達,這種語言一般只有自己能聽到或讀懂,除非其特地渲染否則他人聽不到也讀不懂。信仰的“仰”則指對內心所表達語言的一種行為體現?! ?/p>
(一)誠信與信仰的相同點:
1、誠信與信仰都是指一個人在利益或財富面前言與行的綜合體現;
2、都屬于既有 “語言”活動也有對其“語言”的外在行為體現、內外彼此銜接、承前啟后的多環節過程;
3、誠信的“誠”和信仰的“信”都是屬于“語言”表達的范疇;
4、誠信的“信”和信仰的“仰”都是對其各自表達后的“語言”的一種行為體現。
(二)誠信與信仰的不同點:
1、誠信的“誠”側重于口頭語言或形體語言表達,一般他人都能聽到或讀懂,沒有任何隱蔽性;
2、信仰的“信”則更多側重于內心活動,是一種外人一般無法立即領會或讀懂的“語言”,隱蔽性極強;
3、誠信的“信”這種行為體現的結果由于與其所表達的語言極易比對,所以通過“信”對一個人誠信與否較為容易做出判斷;
4、信仰的“仰” 這種行為體現的結果由于與其內心語言的隱蔽性表達進行比對較為困難,所以通過“仰”對一個人信仰真實與否較難做出判斷?! ?/p>
四、誠信與信仰的關系
信仰和誠信之間存在著信仰為誠信之帥、誠信為信仰之母的關系?! ?/p>
(一)信仰為誠信之帥指的是信仰能生誠信、信仰能行誠信、信仰能統誠信三個方面
1、信仰能生誠信:
誠信的生成需要依靠信仰的作用。信仰能生誠信,是指誠信的組成及其生成過程中,均離不開信仰的運動變化。信仰真實,則誠信充足;信仰虛偽或背叛,則誠信的影響范圍與力度減弱,甚至出現誠信亦虛或偽等欺詐的現象?! ?/p>
2、信仰能行誠信:
誠信在社會中的循行有賴于信仰的推動,即所謂信仰行則誠信行,信仰滯則誠信瘀。國家信仰的推動、集體信仰的發散、個人信仰的順暢自然均事關誠信的運行,無論信仰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均有可能可導致誠信通行不暢甚至逆向運行?! ?/p>
3、信仰能統誠信:
信仰對誠信具有統攝作用,使之循行于社會系統中。而所有的信仰的統攝作用則主要是由政治信仰來實現和完成的,如政治信仰虛或背叛,則其無法統誠信,社會上就會出現各種假借誠信之名實偽信仰之實的各種失信、背信、欺詐等亂象?! ?/p>
(二)誠信為信仰之母
誠信不僅是信仰的重要物質基礎,同時誠信還是信仰的載體,是信仰的營養來源。因此,信仰不可能在沒有誠信的情況下獨自存在。社會發展中誠信虛都會使信仰的營養無源,導致信仰亦虛或偽;誠信失則使信仰無所依附,從而信仰也隨之而脫?! ?/p>
(三)信仰重于誠信
信仰與誠信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資生、相互為用、相互制約的關系,在二者的關系中,信仰起著主導作用。所以人類在信仰和誠信建立和建設的社會實踐中,要遵循信仰為主、誠信為輔的這一基本原則。
五、結論
做為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語言”,誠信與信仰就如同一個人身上的氣與血,信仰之氣如同生命的“陽光”、誠信之血行如生命的“雨露”,一個人只有在“陽光”與“雨露”的共同哺育下才能健康成長。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尚且如此,一個家庭、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的健康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