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斥這東西何以盛行?
作者 堅守良知
訓斥是個廉價而隨處可見的東西,或許,每個人可能隨時都會被迫接受。只要你做錯了什么,或即使沒錯,但被認為是不當的,那么,訓斥就來了。
訓斥是什么?是用嚴厲尖刻的言語指出別人的錯誤或過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是,為何訓斥如此盛行?
當自己受到訓斥,即使自己錯了,但還是認為訓斥太過。然而,當別人做錯了什么,自己總會忍不住訓斥一通。那時,訓斥者就想不到自己受到訓斥的感受。
筆者也深刻檢討,甚至自我批判:訓斥是一種不理性,是一種獨斷專橫,是一種缺乏涵養的表現,不要以自我評判別人做了不當之事而訓斥!
訓斥這東西,受訓者不爽,訓斥者也無顏。因此,無論如何,訓斥都不是好東西。
要叫停訓斥,須搞清訓斥盛行的根源。或許,許多人不知:訓斥到底從何而來?
當我們出生后不久,訓斥就開始向我們掃射。那時,雖然我們意識不到,且沒有記憶;雖然媽媽視我們為生命,爸爸視我們為心肝寶貝,但是,只要我們夜晚不睡覺,或病了哭鬧,在招呼無效下,訓斥好像是唯一的處理方法。
在兒童時代、少年時代,甚至青年時代,父母的訓斥依然會伴隨著我們犯錯、成長。
當我們進了學校的大門,老師的訓斥便與父母的訓斥同行。在家時,可能接受父母的訓斥,在校時,可能接受老師的訓斥。
在寒窗苦讀的歲月中,我們感受著來自家庭和學校的訓斥,甚至還可能有來自同學的訓斥。
戀愛中,或許,我們沒有多少訓斥。但是,成家后,夫妻之間,可能相互訓斥,可能丈夫的訓斥居多。
工作后,同事與同事之間,可能相互訓斥。而更多的,則是來自領導的訓斥。
步入社會后,那些自己做主經營的人,或許,訓斥相對較少。
想一想,為何最后一種群體所受的訓斥較少?原來,他們是獨立的,自己管理自己,身心都是自由的。而子女、學生、下級則不同,他們上面都分別有撫養者、教育者、管理者,這種管理與被管理關系,就決定訓斥在所難免。
訓斥表現出一個人涵養的欠缺,既會傷害訓斥者自己的身心,也會給受訓斥者恥辱感、郁悶、傷心、憤怒等。訓斥這把雙刃劍,總是在傷害訓斥關系的雙方。但是,無論我們訓斥還是被訓斥時,都未捫心自問:難道訓斥就非來不可?
訓斥有一個恒定的規律,那就是它始終是自上而下的,是代代相傳的。事實上,訓斥來自于撫養、教育、管理。它來自于最初的家庭教育,來自于后來的學校教育,來自于職場管理,而最終,訓斥還是來自于教育,來自于不科學的教育方式,來自于不尊重別人的教育方式。
源頭找到了,我們該怎么逐漸減少訓斥?我們該不該終結訓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