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古典知行哲學中有兩個相互關聯的范疇:常與變。換成現代的哲學術語就是一般性的手段、策略與特殊時期的靈活應變……這其中蘊含的知常達變的奧秘就很深刻了。
將之應用于我們現在所遇到的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當中,不失為一種富有啟迪意義的思路。
因為現在外部環境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所以我們一貫堅持的外向型的出口路子已經受到很大挑戰!或者講不復以前的那么順風順水了。這也是事實。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便要從機動應變的角度出發。我們看到政府在前幾年就已經推出了4萬億的經濟振興計劃,而且收到了很大的效果。連世界都翹首和贊嘆這個動作的作用。
但同時要看到這場危機的長期性和復蘇的復雜性,艱巨性。已經有不止一位人士在談到今后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我們的出路在哪里?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能像歐美國家那樣把自身內部矛盾轉移到對外的侵略、干涉別國內政上那么情況就一定美妙的多!
比如美國,在進行這種對外擴張中建立了一個獲取實利與營造聲勢二者兼得的模式!它過去的發達很大程度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這是一個相互有力促進的過程!
而回想前蘇聯時期的勃列日涅夫執政時的所謂黃金歲月也是因為蘇聯向外戰略態勢的深入——但到后來就受挫,阿富汗戰爭使蘇聯內部矛盾空前激化。而這一點是蘇聯解體中產生了至今忽略的作用的。
當然我們這樣分析,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國家也走這樣的蠻橫、非理性的道路!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愛好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民族。我們談這個就是講必須正視內外互動的現實關系。
實際就是講你如果不得外財那么就必須得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而同時要特別處理好自己內部的關系……
這樣的局面對于左派來說都不是好事。因為極有可能導致社會的貧富差距更加拉大。
那么我們的解決之道就是在提升內地的工業化水平——而這僅僅依靠民間自發的純企業經濟行為是很難一時有大的改觀的。
另外對外就是搞“文明侵略”!像二戰后的日本德國一樣用高科技的產品來占領市場和獲取利潤。
這方面政府應該發揮更為主體和領導性的關鍵作用。一句話,在我們這樣一個與發達國家存在整體性的差距的大發展中國家,只依靠民營資本零星的來做大做強,是很迂腐和守株待兔的。
當然有人講,只有后者才是真正意義上能經得住市場考驗和長久生命力的。但你要看到我們的差距。這樣做簡直太迂緩和誤事了。這里就必須有突破常規,應變出招的智慧和手段!
總之應該有一個高效率的、有力的國家機制來促進社會全方位的經濟繁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