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制度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據報道,改開以來,中國光是留在美國加州的清華學子就高達一萬幾千人之多,那么,清華留在美國其他州的呢,留住英法德意加澳等歐美國家的呢,有多少?這還只是清華,還有北大呢,中國還有那么多的著名大學呢,他們留在美國加州的呢,留住美國其他地方的呢,留住歐美其他國家的呢?又有多少?
改開以來,中國出國不歸的的學子越來越多。中國政府和人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精力等教育資源,可結果,培養的學子卻不能為我所用,只能為歐美等西方國家服務,成為西方國家剝奪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途徑。號稱中國最高學府的北大清華,就被許多人戲稱為美國預科。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
這種局面,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的毛澤東時代,卻是具有天壤之別。新中國建立之初,盡管當時的中國一貧如洗,一窮二白,滿目瘡痍,但是,卻吸引了錢學森鄧稼先李四光等等一大批的海外學子,自愿放棄了海外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歸國,為祖國服務。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
出現這樣的局面,只有一個解釋,制度。好的制度,可以留住和吸引人才,不好的或者壞的制度,是決然留不住人才的。
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百廢待興,她靠什么吸引人才,靠制度,靠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新中國建立之初,雖說國家貧窮落后,但是,整個國家在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一掃舊中國那種污泥濁水,整個國家充滿著光明燦爛的前景,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生命力,充滿了朝氣與活力,人人都搶著爭著為國家出力,為國家做貢獻,整個國家形成了一股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熱潮。新中國幾乎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消滅了蔣家王朝在大陸的殘余勢力,平息了千百年來禍害百姓的土匪黑社會,幾乎在一夜之間,徹底的消滅了妓女,使她們重新獲得了新生。社會主義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制度的建立,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命運,在中國歷史上從來都是受剝削,受壓迫,受奴役的工人農民和普通知識分子,不再受剝削,受壓迫,受奴役,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第一次有了黨和國家的保障,他們自豪,他們揚眉吐氣,他們成為了新時代的主人,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毛澤東時代,共產黨的干部完全沒有國民黨蔣介石政權那種貪污腐化墮落,他們幾乎沒有腐敗或很少腐敗,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他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們愛民如子,他們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他們是真心實意的全心全意的為人民謀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公仆;毛澤東時代,軍隊不再是那種欺壓百姓的舊軍隊,他們除了保衛國家,還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人民,為人民做好事,整個國家到處洋溢著軍民魚水情,軍民團結如一人的良好氛圍。
毛澤東時代,中國沒有黃賭毒,沒有黑社會,沒有偷盜搶劫,沒有假冒偽劣,沒有坑蒙拐騙,人與人之間充滿著同志與親人似的關愛與友情,整個社會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人民生活在那樣的時代,會有一種安全感,自豪感,更有一種幸福感。這樣的國家,這樣的社會,這樣的黨,誰不會喜歡,誰不會發自內心的熱愛,誰不會以作為一個中國人而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又怎能不吸引海外的優秀兒女踴躍回國,為祖國效力。這就是錢學森鄧稼先李四光等等一大批的海外學子踴躍回國,為祖國效力的根本原因。
毛澤東時代,盡管當時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但是,這些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做出了名垂青史的巨大貢獻的大科學家們,他們有誰后悔過嗎,抱怨過嗎?沒有。相反他們卻感到非常充實,非常自在,非常幸福。
這里似乎形成了一個悖論,毛澤東時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吸引了海外優秀人才紛紛歸來,為祖國效力。那么,改開以后,中國卻是大量的優秀人才,出國不歸,去為資本主義服務。難道說,充滿剝削壓迫和奴役,充滿巨大的貧富差異的美國等資本主義制度也優越嗎?
76年后,廣大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已經重新淪為了國家的弱勢群體,成為了國內外資本剝削壓迫和奴役的對象。一個原本好端端的國家被搞得亂七八糟,面目全非,整個國家已經重新成為了一盤散沙,社會出現了分裂混亂動蕩的征兆,人們看不到一點希望,而且,由于中國肆意對外出賣自己的民族工業,由于中國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喪失了工業的自主權,中國實際上已經總體上喪失了自主創新的基礎。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有條件和機會出走的,誰還愿意留下啊,而即便他們留在國內,他們能做什么呢?他們有用武之地嗎?這些,才是當今中國大量的優秀人才出國不歸的根本原因。
他們出國不歸,對許多人來說,絕非他們不愛國,不是的,哪有子女不愛自己的父母,哪有游子不愛自己的祖國?他們出國不歸,某種意義上未必不是一種無奈。黎陽等海外游子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就是明證。
這也是共和國前后的兩個三十年,人民為什么會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的原因所在。這就難怪人民為什么要懷念毛澤東時代,這就難怪中國為什么會出現毛澤東熱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