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人民日報“精神家園”大家談 2012-2-12
文化,就是針對人的生理感受進行人性化的培養,使得每個人的身心不斷以適合時代發展的各種文藝、思想、政治的影響、熏陶,以非暴力、非野蠻、非生理刺激的方式,建立人的精神世界的體系。
文化,即文而化之,就是以文明的方式、內容,樹立人類高尚的精神,培養良好的精神力量。這是較為準確的文化定義。
中國的國學,不管是道德精神,還是理學的立我、格物,都是將人的精神歸入具有博大、天人合一的范疇,變為維護國家、人們良心的力量。但是,由于歷史的生產和社會形態演變,將中國幾千年的社會組織演化為皇帝專制的郡縣制國體,理學和新儒學的爭論,將歷史的意識形態不斷深化。道統,一方面成為一種輿論規范對統治階級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封建專制將意識形態固化為權力系統。以至于以康乾盛世終于因錯過歷史交匯的機會,終結了封建皇帝自大的歷史,被列強蠶食、抽干,特別是日本擊敗北洋艦隊,使得老態龍鐘的中國封建帝制被歷史埋葬。
中國傳統文化的政治理念是“一統江山”,消除戰爭的破壞;文化是儒釋道合一,構建道德良心的悠遠空間;軍事上,強調正奇相倚,軍政五德。看看中國國史、筆記、傳說,歷歷在目的是斗爭、隱士,詩文幽情,琴棋書畫賦予人們的是長久的平靜,肅穆的悠遠。
五千年的歷史將人們引入一種長久循環的輪回中。中國人的智慧具有良好的空間感,毛澤東將這種空間感引入人民戰爭的理論中,要將一切敢于來犯之敵消滅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中國在近代的歷史中遭遇到機械力量的打擊,最后,被西方的奇巧淫技打敗。這是必然。更為主要的是中國在應對侵略、迎接新事物的過程中,建立了現代化新理論。那就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毛澤東思想。人民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唯一動力。人民革命的理論重建,將中國建立在無產階級專政基礎上的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的統一戰線現代化,形成核武、運載體系不斷更新、全兵種綜合的人民戰爭體系,建立現代化的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生產力。將人民團結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建設向共產主義運動的社會革命新系統,不斷引領世界人民前進,走向馬克思主義的新文明:科學共產主義。
文化的基礎是社會生產,生產力最活躍的是人民群眾的創造力,通過科學、民主的社會組織,創造更加文明的社會生活,哺育新一代“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革命新人。
這就是要有進取的革命精神,要有平等、民主的政治文化,要有只爭朝夕的心態創造人類共產主義運動的新體系。不斷將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升華為屹立東方的人民革命的統一戰線力量,引領世界的進步潮流超越私有制的泥潭。
文化的形態必須以人民的政治力量,表達出真正具有人類最高的精神世界要求,推動人類超越“私有制—自由”的怪圈,形成統一向上的精神革命潮流,消解私有制的分裂漩渦。
文化必須表達人民群眾的平等、博愛、自由的精神,建立共產主義力量。這才是人類超越匱乏社會形態的新生。
必須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必須消解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改善政治文明,將培養新人作為社會革命的基礎和主體,形成社會生產和人類-地球生態的良性循環,維護人類社會可持續進步的要求。
為此,文化必須旗幟鮮明地高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共產黨的宗旨,維護人民政權的無產階級革命性質,不斷強化社會生產關系的革命,創造適應人類進步發展需要的科學技術體系,鞏固人民民主專政下的政治文明,實現每一個人的社會化,以達成每一個人個性與社會性完美統一的本質“歸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