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丑
真善美人人喜愛,假惡丑個個討厭。但其實都是相對概念,各有各的評價標準,各有各的發現。筆者曾寫過幾段文字,用以論述美與丑,愿意拿出來討論。
一、幻燈片《昌平舊貌換新顏》序言
——如何發現美?
一位老年朋友用自己從昌平街上拍攝的風景照片做了一個幻燈片《昌平舊貌換新顏》發給我看。我較仔細地看了一遍,知道他下了不少工夫,玩得津津有味,享受了生活,并與別人交流、分享,確實達到了“夕陽紅”的境界。他表示希望有人能為畫面配詩,我一時心血來潮,就想配上幾首湊趣,不覺收不住手,一不留神弄出40余首,各對應畫面,不提。
另以“夕陽紅”為題,送打油詩2首——
1、莫道古稀不年青,千姿百態度余生。兩眼盡賞身邊美,晚霞有賴夕陽紅。
2、欣然命筆欠從容,面對圖片多稱頌。說來歸去無它意,皆因欣賞夕陽紅。
又送主題詞2句——
1、心里美,才能發現美。
2、選對了角度,才能找到美。
我為朋友的幻燈片所作的“序言”如下——
昔日一個小城,如今面貌大改;不可同日而語,全賴發展太快。
人生道路坎坷,常常讓人無奈;世界五彩繽紛,須有良好心態;
肯于敞開心扉,人間到處都有愛。
各有一雙眼睛,應該充分睜開;黑暗是短暫的,陽光下充滿色彩。
邁開你的雙腳,走出你的蝸居,去享受世上大愛。
唯須站對位置,選好觀察角度,調整你的鏡頭,定有美麗場景,讓你撲捉不夠。
我們不要吝嗇,美味與他人共享;你不用付出分毫,卻能有豐厚回報。
感恩之心常有,懂得自強自愛;堅持與人為善,那是最大美德。
天上不掉餡餅,總要付出艱辛;為了享受生活,必須擺正心態。
二、自制電子相冊的“前言”
——關于美與丑的判斷
某日早晨,和一位朋友到昌平城區東部原沙石廠舊址遛彎。本來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因為早些年我酷愛釣魚,那里有挖沙后形成的水面,有很多野生魚,所以常常在那里過釣魚癮。由于年近七旬,興趣轉移,到那里去的便少了。我們走到以前釣魚的地方,發現面貌大改,栽滿了花草樹木,工人們正在鋪路,將建設成為地道的城市公園。以前只是亂石堆和坑坑洼洼,現在所見雖然剛具公園雛形,簡直太漂亮了!
有這么大一塊地建公園,遠處有山,近處有水;利用環境,改造環境,造福人民,值得稱頌!在我腦子里忽然凝聚成一句話:昌平人得天獨厚。現在還不知道這是誰的決策,我完全擁護。大約在七、八年前,這里已經停止挖沙,開始建公園,取名為暢椿園。但只是一個半截子工程,后來不知為什么基本停建了。
2007年初,在公園北部忽然冒出一座大橋,當是為了疏通昌平城區東西交通。但讓我難以理解的是:在一個舊河灘上建一座斜拉橋有什么必要?難道指望若干年后能夠通航不成?如果不是做夢,如果沒有天翻地覆,地理構造改變,絕無可能!試問上游從哪里來水?下游水往哪里泄?如果不是為通航,為什么留那么大的通行空間(粗略估算,主跨距約180米)?如此一來,造價必然猛翻,而牢固度卻大減。——究竟為什么要這么建?據說有人吹噓是“亞洲第一”,分明是要搞一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但卻弄巧成拙,據說此橋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承載能力不夠,很長時間不能通過驗收,還有幾個官員受了處分。——這僅僅用“決策失誤”能解釋得了嗎?不是執政理念出了偏差么?
對建設此橋我有強烈看法,曾于2007年2月25日填詞一首表示質疑,題為《水調歌頭·昌平大橋》。但有人卻認為是司空見慣;我便是少見多怪。詞的內容是——
昔日采砂廠,今朝建公園。
石堆大多挪走,留下水幾灣。
適合魚兒滋生,招得眾人垂釣,更有來游玩。
確是休閑處,臨之樂陶然。
眼光短,未曾想,宏圖展:
人工湖上,長虹橫空造景觀。
樹起豐碑一座,自是政績突顯,何惜幾許錢?
奮力追黃浦,敢想又敢干!
而今,已不可同日而語,正在興建的是一項利民工程。我不懂經濟核算,認為用造橋浪費的錢建公園應該是合理的,并且絕不是一個小數目。有錢也應該精打細算。——毛主席說,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9月25日上午,我和老伴帶領孫女和外孫女到在建公園欣賞風光,感觸頗多。拿著相機對什么都想留下記憶,見什么拍什么。有的僅僅是一顆小草,也是天地之造化,美不勝收。我覺得,做人不應該只是眼睛向上,要低頭看路,并且不應該忽略卑微者。只有如此,才能發現真正的美,也才能保持社會和諧。——享樂,應該建立在普遍的尊重之上。
行進間發現一幫民工正在干活,我頓生感激之情。雖然也是一道景觀,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也應該留下記憶。我上前為他們拍照,并且說:“你們都是有功之臣,應該感謝,不能忘記你們。”有人回答:“我們沒有功勞。”我則說:“我是這么認為的。”——是的,有些人只不過把他們看成會說話的工具而已,難怪那個人說話的口氣帶有揶揄的味道。我則認為,固然應該感激大自然的恩賜,但美景可以制作,巧奪天工,卻唱不出來;需通過勞動創造!
有朋友攛掇我把拍攝的照片制成電子相冊,供大家欣賞。我用近兩個小時大約只看了公園的三分之一,只拍了50多張照片,無法反映全貌,只可看做一個片段。我為相冊取名為《暢春園建設一覽》,表示只是看了一眼而已;結尾處沒加上“完”、“再見”等常用語,而是寫的“還想來!”——即表明我意猶未盡,也表明還會有所發展。
經我一吹乎,幾個朋友也動了心思,躍躍欲試,計劃在國慶節期間親自前往觀賞。我算做了一次義務廣告,但我并不是“大忽悠”;相信事實能證明我之言不謬也!
我分析,建公園第一步是對環境稍加規整;第二步是種花、栽樹;第三步是修路、供水供電;下一步很可能是建造若干處亭臺樓閣、娛樂和服務設施等等。有錢講究,沒錢將就。展望未來,昌平人民將有一個極好的享樂福地。我的住處離公園不遠,可算近水樓臺。往后,鍛煉身體應該少遛馬路,在偌大公園里散心、鍛煉,親近大自然,是最佳選擇;少有噪音、汽車尾氣和揚塵。——美哉!妙哉!!
寫到這里,我想順便問一句:位于北京市東三環的那個“大褲衩”,即使不顧不良寓意,無論從什么角度看,能找到美么?在我看來,簡直丑得要命!除了怪異,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可是,它卻代表中國的臉面,實實在在地立在那里。
(余罘 2012年2月11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