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博弈——“政權與金權的博弈”續
不離常德
·
2012-02-10
·
來源:烏有之鄉
資本的博弈
--“政權與金權的博弈”續
原創:不離常德
金權與政權各有自己的優勢策略,也都有自己的劣勢策略,蘇聯的解體已經表明:用政權的劣勢策略去應對金權的優勢策略必定失敗!冷戰結束后被稱為“全球政治覺醒”的世界必然是一個金權主導的、資本為王的世界,所謂的“覺醒”不過是民眾醒來后發現原來金錢就最大的政治,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層面那就是“一切向錢看”---這似乎才是符合所有國家,所有人民最大的利益!
那么,資本這個失去了傳統對手的戰線統一的主導者是不是都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呢?
顯然不是,歐洲債務危機的引爆和漫延已經表明:失去了政權作為最大博弈對手的金權已經分化為“資本大鱷”與“資本小魚”之間的對弈,最典型的“大鱷”非美國莫屬,而“小魚”則大部分是游弋在歐亞大陸的眾多國家與經濟聯合體。形式上都還未完全統一的歐盟要挑戰美國和利益,或者說要違背美國的利益---避免成為其金融危機損失的承擔者,就必將會蒙受其它方面諸多的利益損失,比如說主權債務、歐元的信譽、歐盟的擴張及安全防務等等。
作為“大鱷級”的美國在失去了傳統的對手以后,一直在積極的構筑一張以經濟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為經線,以三權分立、民主政治為緯線交織起來的巨網,在這張大網中歐盟和北約的主要成員國一直充當著部分利益共同體的角色,或為民主先鋒,或者文化認同、或者充當打手。在2007年之前似乎形勢一片大好,占領了中東的油田,控制了中亞的油氣管道,包圍了“心事重重”的中、俄。依附于地緣政治的巨大網絡,美國獲取了同樣巨大的收益,歐亞大陸越是自由、民主,美國就越能夠收放自如獲取利益和實現其戰略目標。
作為美國自由、民主橋頭堡歐洲聯盟主要成員國,在二戰以后一直受益于美國的援助,對美國介入歐亞大陸的戰略也配合有加,無論在歐元確立及歐元區的擴大、北約的發言權等方面都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同時借助于美國的巨網也有效防范中、俄勢力的侵入,并且還加強了對北非和巴爾干地區的控制。然而,好景不長--金融危機全面暴發了,美國為了轉嫁危機、維護美元霸權和吸引資金回流將歐盟當作了對弈方,于是自由和民主首先在歐元區顯示了它間諜一般的“兩面性”:利益一致時,它站在人權和普世的高度用排山倒海和無聲滲透方式為共同體掘取利益;利益沖突時,它受命于真正幕后的主人通吃和誘捕全部的“小魚”--歐盟諸國也是可以成為“小魚”的。
所以,現實證明自由、民主的模式易被資本操縱,特別是被更大金融資本操控的致命缺陷與生俱來,而撒下巨網的美國則順理成章成為最終利益操縱和收割者,美國從自由、民主模式這張巨網所獲得利益已經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武裝掠奪的戰爭利益!從博弈的理論上來說,這未償不是一種誘使對手選取了劣勢策略而美國則因則制之優勢策略。
站在我們的立場,我們不禁要問:當前國內喧囂不已的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深入改革,它們的方向到底在哪里?我們總不能為了改革而改革吧?盡管這樣的發問者已經多如牛毛,但是我們的頂層設計大師依然晦莫如深。
難道我們還要繼續心甘情愿的去當一條西方自由、民主的“小魚”,甚至一只“小蝦”?!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東林氣節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