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改革神秘化
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改革史,沒有改革,人類就不能進步。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說,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是完全正確的。不承認這一點,就是不懂得歷史,不懂得唯物史觀。不承認這一點的人大概也不多,一個普通農民也知道幾十年不變是做不到的。
當前,我們探討的問題恐怕不是要不要改革,而是怎樣改革。比如: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改革遵循的原則是什么,改革的對象是什么,改革的依靠對象是誰,改革的受益者是誰等等。這些東西明確了,改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經過三十年的改革,我們有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要繼續改革,完全不必再摸著石頭過河。當年鄧小平提出的摸著石頭過河是特定的時期,那時大家都沒有經驗。今天還說要摸著石頭過河,那就說不過去了,這三十年你光吃飯了嗎?!
改革是億萬人民的事業,群眾理解,群眾參與,極其重要。因此,改革應該進一步提高透明度,不要神秘兮兮,不要吞吞吐吐,不要欲說還休。其實,經過三十幾年的改革,老百姓的分析能力,鑒別能力已經相當強,把老百姓當傻子的人是最大的傻子!他們完全能對應該怎樣改革說出個一二三來。至于搞什么專家論證,頂層設計,很容易搞成閉門造車,不切合實際,甚至改革者怎樣對自己有利怎樣改,對自己不利就不改也未可知!再說,那些會幾句洋文,啃了幾年洋面包,搖唇鼓舌,舞文弄墨的精英就會拿出好的改革方案來?恐怕信的人不多!不是看不起這幫人,而是這幫人說的話,做的事,真讓人看不起!當年,王明吃了幾年洋面包,自以為是大明白人,結果要把中國革命指導向滅亡!今天,吃了幾年洋面包的精英就能設計好改革?
頂層設計不如基層設計。既然改革涉及億萬人民,為什么不能讓他們參與?在民間,有全局改革設計能力的恐怕不止一百萬人!至于一個省,一個市,一個縣,一個村,一個行業,有改革參與能力的就得過億人!他們才是改革的主力軍!現在不是總說改革有這阻力那阻力嗎?老百姓喜歡的改革,誰能擋得住!老百姓不喜歡的折騰誰最終能折騰成!!比如,農村改革成功的典型南街村,華西村,大寨村,不就很好嗎?吳仁寶,郭鳳蓮怎么就不能設計農村的改革?他們既是改革家,又是實踐家,不是比精英高明千萬倍嗎?實踐證明他們的改革是成功的,為什么不能全國推廣?他們給精英講課真是委屈了他們!如果說他們是皓月之明,那么精英的那點夸夸奇談連螢火之光都不夠!
今天,我們完全可以說,改革難嗎?真難!改革不難嗎?真不難!如果葉公好龍,閉門造車,脫離群眾,就真難。如果不但在口頭上,而且真心在行動上依靠群眾,相信群眾,為了群眾,就真不難。如果借改革要達到個人的什么目的,那就難上加難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