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辯中的另類“殺手锏”
梁 新
最近,在雜文報沙龍中與一位文友討論一些問題,本來一直的氣氛還是比較和諧的,最后殺出三位被稱為“拔刀相助”者,其中一位通過網絡搜索把我的個人資料進行公開,于是另外兩位和那位原來跟我討論問題的文友如獲至寶,因為他們從資料中發現我是GCD員,于是就像滿清后期發現“亂黨”國民黨時期發現“共黨”和文革中發現有人是地主資本家出身一樣,于是他們彈冠相慶,其中一位還譏笑我以前曾經同一位“南開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的辯論自不量力。沒辦法,別人使出了殺手锏,我只好“繳械投降”。
“慘敗”后痛定思痛,我對自己的失敗原因進行反思,終于從文革中的派性斗爭的歷史中找到了答案,那時候的兩派斗爭,正面的辯論沒有結果,就使用出旁門左道,挖對方的祖宗十八代,然后通過大字報公開,把對方往“黑七類”上掛靠,這么一來,不戰而勝。但是我納悶的是,就算執政黨中出現敗類,也不能夠證明其所有成員都是這類人吧,某些人常常在批判文革中的株連,而這不是株連術在今天的使用嗎?我想假如他們的家鄉剛好有人殺人,我是否也能夠把他們幾個說成是“殺人犯”呢?假如現在是美國占領了中國,讓他們帶路抓GCD人,我也認了,可現在不是還沒有占領嗎?
另外,他們的學歷和畢業學校決定誰掌握真理的判斷標準讓我大開眼界,原來一個人手中掌握真理的多少是與學歷的高低和畢業學校是否重點大學成正比的,也就是說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手中掌握的真理肯定比其它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多,重點大學的畢業生手中掌握的真理肯定比其它非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多;大學畢業生的水平一定高于大專生,大專生的水平一定高于中專生。而這一判斷標準的逆命題就是,假如誰能夠評論某些高地位或者名校的畢業生或者老師,那么他們的地位肯定比被評論的人高,他們畢業的學校肯定比被評論的人更有名,而就在我與他們爭論問題之前,剛好他們在評論毛澤東和錢學森,不用說,他們的地位肯定比毛澤東高,他們所畢業的學校肯定比錢學森更加有名,我一個大專生,而且還是自考的畢業生,還是普通中學里面的一個小職員,不輸才怪呢。遇到這么幾個“無敵將軍”,只能怪自己倒霉。
但是有一點我還是弄不明白,前些年那個孫東東說出了“上訪者99%有精神病”的雷人語言之后,全國為什么竟然會有不少人在評論他呢?冥思苦想以后初步得出結論,那就是這些年大學擴招,結果全國人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具有了比孫東東更加高的學歷,而且畢業的學校都比他有名,孫東東不被拍磚頭才怪呢。我連這都不明白只能怪我自己才疏學淺、孤陋寡聞。
不過這次論辯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起碼讓我學會了一個殺手锏或者叫絕招,以后論辯時讓對方首先自報家門,如果是學歷比我高的,就馬上逃之夭夭,如果不如我的就嚇唬他;同時在支持別人的觀點的時候,也要把他是否名校畢業生考慮在內,因為那樣可以一亮出畢業學校就可以讓對方投降,收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本人博客請點擊http://blog.sina.com.cn/u/1342890454「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