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是褒義詞,而是中性詞。這是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發展作證明了的。也就是說,改革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有維護和捍衛了民眾利益的,也有為統治階級牟利的,有正義的,也有邪惡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更是如此。秦朝的商鞅變法是一次偉大的改革。經過這次改革,實現了秦朝的強大和中華的第一次集權制一統,也為后世至今創造了一個基本的國家治理框架。然而,秦朝一統后持續的法家改革,也為其帶來了災難,其根源在于一統天下后的秦朝諸多改革侵害了天下百姓的利益。
其后歷朝歷代,改革從未有過停歇?!巴醢彩兎ā?,“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等。也就是說,改革,不專屬于某個時代,也不專屬于某個統治集團,更不專屬于某個政治人物政客人物。
改革,在人類社會中從未消停過,也從無對錯褒貶之分;而改革一詞,實為中性詞。然而,改革的具體內容卻是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的。從普世價值的角度來看,凡是損害民眾利益損害國家民族利益的改革,都是非正義的是邪惡的;而凡是切實維護了和實現了民眾利益的改革、維護和謀求實現了國家民族利益的改革,則都是正義的改革。
而具體的某一項改革內容,從其創新發端初始到出現結果時,面對這個結果也是有兩種選擇的。如果是好的結果是有利于民眾國家民族的結果,則需要繼續完善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改革,此時,這進一步的改革深化是正義的。
如果是壞的結果,是嚴重損害民眾切身利益是損害國家民族利益的結果,則需要立即中止改革進程,用于承認錯誤并立即作出改正錯誤的行動,而不是百般狡辯甚至包庇縱容此類改革;實際上,此時中止改革、勇于承認錯誤并立即“倒退”回改革前的好的路徑上來,更是一種大無畏的真正的改革。
“倒退”并不是沒有出路,相反很多時候“倒退”是一種更好的出路,更是一種偉大的改革。當然,這里的“出路”,也是要看是針對誰的?如果是針對更好地維護民眾和國家民族利益,是立即的懸崖勒馬不使民眾國家民族利益損失更多的“倒退”,則是一種進步的“倒退”,是一種大大有出路的“倒退”,本質上也更是一種改革。否則,名為不“倒退”、“不走回頭路”,才實乃最大的倒退和走回頭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