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能力是寶寶與生俱來的,0-3歲是對嬰兒進行早期教育的時間段,即一個人成長階梯之一,通過大量研究分析得出,出生42分鐘的新生兒就有這種模仿能力,不僅足月兒,就是36周的早產兒也已經有這種神奇的模仿面部表情的能力了。事實證明:模仿能力不僅是寶寶發展語言、學習行為和社會規范等的必要手段,而且對于寶寶心理結構的整體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本來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事,但前幾天網上卻爆出了一條悲慘新聞——廣東一名7歲小女孩因為看到《還珠格格》中小燕子上吊的情節后模仿上吊結果發生意外身亡。可以說是震驚了娛樂界與教育界(家庭教育)。隨即有人對電視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覺得我國電視劇應該向外國學習,即將電視劇進行分類,什么電視劇歸哪一類人、什么年齡段的人看;同樣也有人支持我國的這種做法,他們認為,責任應歸咎于家長的教育,而非電視劇,若分類了,那么電視劇就沒有娛樂性,它將會成為制度的一種傀儡。
家長應該對孩子的模仿能力進行怎樣的引導,中國的電視、電影尤其是孩子們愛看的電視劇包括動畫片該怎樣發展,為什么《西游記》、《還珠格格》這兩部電視劇包括許多動畫片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卻又充滿了暴力?我估計這應當成為這一次事件的交鋒、家庭教育與電視劇是否進行編類或改善的重點。
上面已經講過了,孩子的模仿能力,同時孩子的模仿力比大人要強得多,正因為如此,孩子們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學習能力很強,但也正因為他們年齡小,從而不會分辨是非,我在這所說的是非不是指某種事物本身的對與錯,而是指對于他們這種年齡的孩子來講,什么事情不能讓他們甚至普通人都不能去模仿或使用,比如現在很流行的一次性簽字筆上面往往都會標注:3歲以下孩子禁止使用或在家長的陪同下使用,怕的就是他們誤食。
但我們很難對電視劇進行歸類,我在此講的不是電視臺的責任,他們完全有能力進行,可以說毫不費力,但你能保證孩子們一定按照這種方法走?允許我看CCTV-少兒就不允許我看CCTV-6、8?允許我看“溫和”的動畫片就不允許我看成龍他們演的暴力電影?孩子們的是非準則比成人要差,假設電視臺工作人員的能力完全達到,那你怎么能夠說服天下的父母,告訴他們該讓孩子在什么時間看什么電視,假使你連這都做到了,你又怎么能確定每個父母每天都愿意這樣教育孩子、孩子們也這么聽話?!即使都做到了,那這樣的孩子你能保證他在這種狀態下生活,長大后會產生什么心理?但可以確定長大后的孩子們沒有創造力或者即使有某種想法也不敢去實施,這不是件很悲哀的事,而我們在這樣一個現代化社會,不管你學歷如何,是要靠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能維持發展的。
所以說,父母、教師應該負主要責任,電視欄目劇負次要責任(主要是最好播放一些普及科學、文化、社會知識的東西)。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孩子最初接觸的人就是家長、父母是孩子的直接領導者,進校后就是老師同學,但同學都是同一年齡的人,相對而言,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是關鍵。所以說,父母、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模范作用。
至于對孩子的創造性除了以身作則外,還應該指引他們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比如社會在雙休日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的孩子進行不同的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讓他們在一種輕松的但又不停息的“工作”中度過,因為現在的孩子們除了上課就是看電視、玩(普通的玩、上網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東林氣節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