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監督的坎怎么邁?
一些報紙面目可憎,不受歡迎,發行靠攤派,印出來差不多就等同于進了廢品回收站。這些報紙的報道內容總是形勢一派大好,不是歌功就是頌德,全然不顧及老百姓的感同身受。報紙辦成這樣,有人歡喜有人愁。報紙干的就是輿論監督的活兒,但這是一道坎,在一些地方要邁過去,難度不小。
一則鮮活的例子是,2月5日,一篇名叫《因言獲罪,湖南邊城晚報領導班子被“一鍋端”》的帖子在微博上廣泛流傳,帖子稱湖南懷化的《邊城晚報》因為在2月1日報道物價貴,多數市民對過年不滿意,因而2名報社領導被停職,1名報社領導被就地免職。(據2月7日《現代快報》)
對此,懷化市宣傳部則回應稱,網帖“大部分失實”,宣傳部只要求該報領導在崗自查自糾,沒有停職處理。在副部長寧志文看來,《邊城晚報》的報道稱懷化6成市民對過年不滿意,但懷化500多萬人,報道卻只調查了幾十個人,“報道不全面,導向也有問題,干部群眾意見很大”,因此要求該報幾個領導“在本崗位上自查自糾、寫檢查”,但沒有對他們進行停職處罰,此事也暫時沒有進行進一步處理。
我想起《中國青年報》“青年調查”板塊,上面的調查文章顯示的接受調查人數不過一兩千人,這跟全國14億人比起來,能成比例么?有代表性么?但是該報每周都在調查,每周都有幾則調查文章,很受歡迎。這樣一比較,《邊城晚報》的調查并沒問題,硬是被寧副部長的無知貼上了“報道不全面”的標簽。
用這種“無知”評價寧副部長,他也許覺得很冤。他知道,如果調查結果是物價不貴,群眾過年滿意,就沒“無知”了。但是,就是因為調查結果讓市領導不滿意了,看見政績打了折扣,一個怪罪下來,寧副部長就只能充當“無知”,犧牲自己。或許,這就是部分事實真相。另一部分真相則是,直接管報紙的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此前因為負面報道惹過麻煩,所以這次看見報道群眾過年不爽的事情,就迅速行動,讓報社領導“在本崗位上自查自糾、寫檢查”,以防患于未然。
如今看來,無論哪種真相,都是錯誤的。溫總理說,要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政府。這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應有之義。作為報紙,履行輿論監督職責是其存在的天性。難以想象,明明物價貴,群眾過年不爽,報紙一調查就是這樣,怎么就叫“不講政治”?到底什么是“講政治”?這個問題絕不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起碼,“為人民服務”“人民利益至高無上”應當是“講政治”第一位的內容。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說,烏坎是中國必須邁過的一道坎。烏坎事件已經峰回路轉,在政府“以最大決心、最大誠意、最大努力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努力下,烏坎村從名副其實的選舉開始,未來光明。相映之下,《邊城晚報》的不幸遭遇也是懷化當地政治文明建設的“一道坎”,“自媒體”時代,豈可如此讓媒體“自查自糾、寫檢查”,視民意如兒戲?否則,如果再有真的民意涌現,“一鍋端”的悲劇絕對難以避免。
作者:朱永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