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中國,無論是高層還是販夫走卒都知道,國家的發展到了一個拐點和轉折點,變才有出路,只是我們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導理念,未來的政策走向將偏向于何方?
我一直以農民標榜,這個身份一生也不會改變,我熱愛這個國家,熱愛我們的政府,今年回到了久違的家鄉,親身體驗和再次感受生活在最下層人民的無奈和無處不在的憤怒,我們的執政黨和人民之間的感情已經被基層腐敗反動官僚所割裂,我們這個國家在和諧的春風之下暗流涌動,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經濟數據的發展已經難掩社會矛盾,執政黨必須面對一個更加復雜的未來,要嘛進行偉大的變革,挽救國家和政權,要嘛天下大亂失去執政權,除此之外,沒有第三條出路。
11年11月,岳父陳清在張掖民樂出車禍去世了,對方交通肇事逃逸,我前去奔喪,悲傷的心情很快被氣憤掩蓋,因為肇事方有后臺,交警隊不處理,連結論都不出,岳父家族群情激奮,險些搞出大事變,在不得已下交警隊才開始民事調解,交警大隊長罵我妻哥就算你們全家跪下我也不管,我后來聽說這家伙還是優秀交警大隊長,我很無語。一個處理事故的警官語重聲長地給妻哥說,有人在民樂大街上撞死人逃逸后交法院處理,結果半年后他在大街上見到肇事者,連他都感覺不可思議,而我就在旁心疼地看重和聽著這一切。
辦完岳父的喪事途經甘肅省會蘭州,坐出租車經過東方紅廣場,司機看到一群警察正在執勤,開口就罵了一句,這幫狗日的畜生,我感覺心情很沉重。后來一個在省廳的處級朋友請我吃便飯,席間我說了很多,他以一句金錢社會金錢萬能做為結尾,我想還是做個農民好,安心自樂。
離開蘭州后到了我的家鄉天水,一下車就見中國電信公司做抽獎,我抽了個二等獎,簽了份合同,交了七百元,對方說送2000元話費,每月返50元,回到家母親告訴我受騙了,我一查話費確實是2000元,結果用了一個月,就停機了,問電信公司說什么禮券消費,搞不清楚,總之是天水電信騙了我,因為合同我還在手中,那里可是寫的清清楚楚。本想去法院起訴,但我止步了,因為我沒必要花那個時間去爭執一件無意義的事情。
母親說一直給我交什么合作醫療保險,我說十多年沒回過家了,交那有什么用,結果第二日就感冒了,去秦安王鋪鄉衛生院看病,問什么藥都沒有,最后賣藥者叫我進去自己看,藥品真少,連門口的小診所都不如,沒辦法去私人診所看病,哪里的醫生告訴我他的藥多全,多便宜,還說用合作醫療看病不如去他那,花的錢更少,這是個經濟社會,醫院也要變著法賺錢。我只希望合作醫療不要是名存實亡。
一個親戚超生了孩子,孩子已經很大了,到現在還沒報戶口,因為交不起那一萬元的罰款。表哥在天水市結婚了四年,孩子三歲了,也沒給孩子報戶口,原因是領結婚證沒送禮,要罰款三千元,他認為這不合理,因此就不去政府門口了,做無聲的抗議和不合作的態度,害我姨媽天天唉聲嘆氣。
我也見了幾個朋友,都在老家政府部門上班,一個朋友告訴我生活很困難,還沒找到媳婦,原因是在鄉里工作,沒什么油水,想調到縣城去,最少得送三萬元的禮,因為家里的花銷大,掏不出這個錢,只好前途晦暗了,說到最后流淚求我想辦法。
十年沒在老家過年了,感覺過年的味道和小時候有很大區別,那個時候家家是快樂的,現在村子里靜的出奇,死寂般,沒有人愿意出家門,我尋找原因,是年味淡了嗎?結果大吃一驚,是不開心,壓力大。我一直認為現在人的精神匱乏,物質很豐富,結果是物質依然貧窮,窮人的活路越來越少,一個個活的很累,孩子上學費,訂婚禮金,結婚費用,醫療費用,物價上漲,房子費用,種地的成本沉重,使得村子里很多人選擇逃離,土地荒蕪,如此等等,還有什么幸福可言?除此之外,大人還有一個沉重的任務,接送孩子上學,保護孩子的安全,害怕被壞人拐賣。
進城農民越來越多,每年畢業的學生數量非常龐大,被就業普遍化,而真正的就業情況非常糟糕,兩級分化,不滿蔓延,最可怕的是大量工作不穩定和無業者在各個城市中飄蕩,我們現在看到了可能的治安隱患,我卻有另外一種隱怕,那就是這股力量如果被敵對政治勢力利用,那么這個國家會立即處于內戰之中。
回顧過去的幾個月,我心情非常沉重,無數先烈和志士打下的人民江山,整整數代人建立的共和國,數代共和國領導人的嘔心瀝血,可不能毀在我們這代人的手中,不能毀在貪官污吏和黑惡勢力的手中,如果這樣,我們就無法向歷史交代,對后代來說就是犯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行動起來,要變革。
我認為在今后的歲月里,我們的政策官員機制等等應該考量公平正義有法有序,要不要保住政權,要不要擔當保護人民的角色,要不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要不要植根于人民和人民志同道合,堅決徹底地打擊腐敗和社會丑惡現象,維護人民利益。要行動,不要官僚托詞。要合理社會秩序,不要無休無止的轉型期。
祖國必強大,因為我們還有無數善良有理想的中國人。
博客其他文章鏈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gaogangfu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