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經濟學家缺乏良知
l 湖北省黃岡市陳才天
中國人諾貝爾獎有強烈的崇拜心理、心態。 2011年12月9日 ,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諾獎”的偏執與中國的自信》。作者對中國沒有諾貝爾經濟學獎,耿耿于懷。認為自1969年以來,在獲獎的69位經濟學家中有50位是美國人。然而,美國金融危機和歐盟主權債危機,以及中國30年來經濟成就,從正反兩個方向,分別給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兩個反面的注腳。
但筆者認為,中國輝煌的經濟成就,不能博得諾貝爾大獎的原因,正好說明了中國經濟發展存在著嚴重的失衡和普遍存在缺乏社會公正、正義,甚至缺乏社會公德等現象的一個縮影。比如,中國農民工工資待遇長期過低,工作勞動時間普遍超過法定工時,農民工工資常常被無故拖欠等丑惡現象。不僅沒有一位經濟學家創造出經濟理論,給政府提供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相反,被一些著名經濟學家為虎作倀的理論觀點所美化。
又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的內涵究竟是什么,至今仍然沒有一位經濟學家做出中肯的回答。更不用說有理論建樹了。一部分偏重于以公有制經濟為主導的經濟學家成為政府的御用工具,他們是在改革開放政策取得輝煌成果的事實面前,無力否認私有經濟的巨大作用。另一部分經濟學家卻在不遺余力地推動全面私有化的進程。甚至,大多數的經濟學家成為資本階級代言人,與資本階級相勾結,借助股市和房市綁架政府的政策,從中謀取巨大的非法利益。有的經濟學家甚至公然運用制定交易規則,明顯構成與外資外商勾結,掠奪中國國民的財富。直到現在,還沒有一位經濟學家認識到,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正是公有制經濟與私有制經濟并存共同發展的合力形成的大勢。這里面蘊藏著恢宏的經濟學理論的寶藏,至今還沒有經濟學家過問它們。
憑著上述亂象的存在,中國經濟學家憑什么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呢?
多年來,有一些人則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發展,對世界經濟做出了重大貢獻。諾貝爾獎評委會應給中國某某人經濟學諾貝爾獎。前幾年就有人指明道姓地說,前總理朱容基應獲此殊榮。這兩年來,看到有的博客發帖,預言并極力推薦河南省警官學院教授 李森林 先生, 宣稱李 先生的功績,是為中國政府發行萬億元國債提供了理論支持,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并說以往獲經濟學諾貝爾獎者,無一人有如此大經濟貢獻。這些有關“諾獎”的言論,無非是反映了國人的一種對“諾獎”的向往、期待與崇敬的急切心情。對諾貝爾獎評委會產生不了任何影響力。
不過,筆者近來才明白過來了,諾貝爾獎評委會并沒有過錯。因為中國經濟學家絕大多數人或整體上看,是一些缺乏良知的人,有良知者,又缺乏學術貢獻。所以,雖然中國經濟以前無古人高速長期發展,卻沒有一位經濟學家能夠獲得諾貝爾獎。
筆者斗膽,定是把經濟學界給得罪了。有人要說鄙人“發豬”,你又得不到什么好處,為何要得罪千百位經濟學精英呢?難道不怕人家結伙報服你嗎?對前一問的回答是:鄙人有良知尚存。對后一問的回答是:現代中國法制健全,鄙人是法律工作者,此觀點并不違反任何法律規定。只是要防范小人動作。中國經濟學家缺乏良知,有事實,可以辯論。下面列出一些在經濟領域扮演不同社會角色的著名經濟學家缺乏良知的言論,做法,供大家鑒別。
1、央行基礎貨幣政策表明貨幣委員會缺乏良知
以房價為標志的中國通脹,是由央行實行“外匯本位”基礎貨幣政策,超量發行基礎貨幣即向國內市場超投放人民幣現鈔所帶來的社會后果。現已經釀成國內經濟危機正在逐漸的顯現。只要分析回顧一下“外匯儲備本位”的基礎貨幣發行過程,無人不罵:“荒唐”,“中國經濟學界沒有正常人”等。
(1)2006年底,央行外匯儲備額:10663.44億美元;2011年6月底外匯儲備額:31974.91億美元。也就是說,在44個月內,外匯儲備增加了3倍。由于央行長期執行計劃經濟時期強制結匯的政策,央行發行基礎貨幣22.6萬億元現鈔收購約3.1萬億美元外匯。
(2)截至2010年8月底,央行貨幣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總資產即央行基礎貨幣:282,642.97億元。由于基礎貨幣在市場流通過程中產生貨幣乘數效應的作用,使我國廣義貨幣M2 達到:787,405.93億元。是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倍。
點評:毫無疑問,央行貨幣委員會組成人員都是經濟學家。根據國際通行規則,各國央行基礎貨幣發行遵守“黃金本位”或“外匯本位”政策。中國央行執行“外匯本位”政策,沒有錯。但問題是,基礎貨幣發行的“度”即數量,貨幣委員會掌握了沒有?首先,要確定和承認這個“度”是可預期的和可控的。其次,如果不采取措施調控的后果,也是可預期的。第三,為什么不及時采取措施控制?
我國強制性外匯結算政策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但是,央行為什么遲遲不修改結匯政策。直到2010年8月才開始試行《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試點》;2011年1月正式實行《實施貨物貿易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管理》。采取了由外幣持有人自愿結匯原則,鼓勵企業、個人持有外匯。
我們不禁要問貨幣委員會的經濟學家們:
第一,2009年4月,外匯儲備突破2萬億美元時,為什么不修改那個計劃經濟時代的外匯結算政策。難道你們認為這時由外匯本位發行14萬億元人民幣的乘數即M2:約50萬億元的流動性,還不夠支撐國民經濟的發展嗎?為什么要等到16個月后,國內貨幣泛濫成災的通脹時,才遲遲試驗性地改變外匯結算政策呢?
第二,難道你們不知道凡是外匯儲備的財富,實際上都在國外。以外匯本位基礎貨幣發行的結果,只能有兩個:一是物價上漲,二是國富民窮。換句話說,就是將中國工農知創造3萬億美元的財富,給外國人享受消費掉,而且還要中國人在國內市場上買單。
難道人們不能問一問央行貨幣委員會的經濟學家們,你們的良知何在?
2、關于外匯儲備不能在國內無償使用,表明這些經濟學家缺乏良知
2011年10月17日 ,《人民日報》發表田俊榮《外儲不全是百姓“血汗錢”,不適合分給民眾》一文認為:“外匯儲備是央行的錢,也代表國民財富,不能理解成一般意義上中國老百姓的“血汗錢”,不能無償使用。” 并且,“無償分給民眾,會導致通貨膨脹、央行破產等嚴重后果,‘花’外儲應堅持有償使用、境外使用的原則。”
據悉,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引起國民高度關注和強烈的反響。中央某機構曾有幾次組織有關經濟學家研究外匯儲備如何使用的問題。每次都是不了了之。最后,就形成了上述《人民日報》的回應。
鄙人反對田俊榮“外匯儲備不能在國內無償使用”的觀點,寫出《駁“外匯儲備不能在國內無償使用論”》一文。 2011年11月1日 《愛思想網》發表;在《新華網論壇》和《搜狐網博客》發帖,點閱達70000人次,至今沒有讀者提出反駁。足以證明鄙人提出外匯儲備在國內無償使用,在理論與實施上都是可行的方案。那么,是不是說鄙人有高超的智能呢?顯然不是。一般認為,這是因為經濟學界的高層人士都是改革開放既得利益者,他們在外匯儲備國內無償使用中分得的利益,要小于在外匯管理局使用中所獲得的得益。所以,根本原因是缺乏某種良知。
至此,難道人們不能問一問這些經濟學家們,你們的良知何在?
3、著名經濟學家樊鋼公開聲稱,“經濟學是不講道德的”。
樊 先生此語出自何處,已不可考。但筆者曾在網絡上多處讀到處事,今又見參考書中有此事。卻不見 樊 先生本人及其弟子的反駁。由此筆者當真,應無大礙。
點評: 樊 先生曾任央行顧問,也是“主流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樊 先生認為,經濟學家所進行的研究是實證的,不應該講道德。但是,“主流派”經濟學家所認的師爺哈耶克本人就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學家,他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明確指出:“經濟學家不應該像那些自然科學家一樣,因為經濟學家應該懂得納粹的綱領,因而應該拒絕為納粹服務。”事實上,不存在沒有立場的經濟研究,因而,經濟學本身受經濟學家的立場影響,也是講道德的。然而,另一位很著名的主流經濟學家自己承認,經濟學家是為利益集團服務的。
不過,人們似乎在 樊鋼 先生“經濟學是不講道德的”觀點上,找到了央行遲遲不能改變計劃經濟時代的強制結匯政策的根源;找到了外匯儲備不能在國內無償使用論的注腳。
樊鋼 先生在這些問題上,顯然是為國家為中央政府服務的。這似乎沒有過錯。因為在理論上講,中央政府與全國人民的利益是根本性一致的。然而,在實踐上卻不能等同,有時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國富并等于民富。我國三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之國富與普通公民社會福利過低,顯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國公民在醫療和教育的福利,甚至比印度還差。將中國工、知、農創造3萬億美元的財富,給外國人享受消費掉,而且還要本國公民在國內市場上買單。這里面顯然有一個道德問題。 樊 先生曾任央行顧問,在房價一浪高過一浪的暴漲中,于去年被撤職或解聘。想必是決策層追究了責任。
雖然如此,人們仍然要問一下,這位著名經濟學 家樊鋼 先生良知何在嗎?
4、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在2010《超星學術視頻》復旦大學演講時說:“經濟學家是為資本家服務的,不為資本家服務的經濟學家,就不是經濟學家。”
點評: 張維迎 先生是主流派經濟學家代表人物之一。 張維迎 先生人們還記得1998年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是誰吧?阿馬蒂亞.森,他是一位出生孟加拉的印度經濟學家。森獲得“諾獎”的學術成果是,驗證:平等、自由和正義,增加人民利益。其中,有一個內容是,如何發放經營小額貸款。在世界銀行的幫助下,他把其理論在印度和孟加拉等國進行了實驗,并取得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阿馬蒂亞.森獲得“諾獎”的經濟學說,實際上就是一種窮人的經濟學理論。人們用這件事對照一下, 張維迎 先生思想觀念有沒有得諾貝爾獎的素質?
前幾天讀到一篇博文,是記述溫家寶總理回母校南開中學的情形。文中透露溫家寶總理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有“窮人的經濟學”。作為一國總理說這件事情,足夠證明中國沒有窮人的經濟學家。
難道人們不能問一下,這位著名經濟學 家張維迎 先生良知何在嗎?
5、第五位是不知尊姓大名的經濟學家(一位老者),他是資本市場公募基金經營規則的起草人。
事件發生在2008年股市由6000點跌至3500點,振蕩一段時間后,2009年跌至1600點。股民、基民都成為災民。然而,公募基金及卷商高管卻大發橫財,年薪數百萬元上千萬元照常拿。引起社會強烈的反響。央視做了一個專題節目,當主持人問這位規則起草人,為什么發生這種奇怪的現象,當時起草規則為什么防止這種怪象發生等問題時,這位經濟學家居然吱吱唔唔,無言以對。中國股市與經濟狀況嚴重背離,岌岌可危,為什么?不顧及小投資者,只為少數人謀取不正當的財富,也是中國股市亂象之一。不排除這位經濟學家在制定規則的時候,被某些準備進入資本市場的高管們收買、誤導的可能性。
難道人們不能問一下,這位不知姓名的經濟學家良知何在嗎?
6、經濟學家郎咸平反對《勞動合同法》和工資協商制度。
在 2011年10月22日 , 郎咸平 教授沈陽做學術演講中公然反對《勞動合同法》和工資協商制度。說:“還是我們過去的工會好,辦場電影欣賞會啊,多好,搞點勞資,什么共同旅游啊,多好。”然而,可以想象在現代工業時代,現代法治社會,在一個擁有數以億計工人階級構成的龐大工業社會,如果沒有《勞動合同法》保障工人階級的權利,明確規定勞資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的話;那么,這個國家還是現代文明社會嗎? 郎咸平 先生雖然是自由經濟學家,不是吃財政飯的人。但也不應因此而反對《勞動合同法》和代表現代勞資關系的工資協商制度。
有關數據表明,在2009年,發達國家老百姓工資收入占GDP的70﹪,而中國僅占12﹪。中國工人階級尤其是在私營企業和許多的外資企業工人工資低、生產條件惡劣、勞動時間超長等,是普通存在的問題,資本家獲得巨大的利潤,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中存在的嚴重問題,近一年來才有所緩解。
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學界分為“非主流派”與“主流派”。后者占據了主導地位。他們也可劃出兩個派別,即財政供養派與資本家供養派。資本供養派為資本家說話,有天經地義的道義責任。問題是,財政供養派也很少為工人階級說話,或是遲遲不為工人階級說話。有的人不僅不為工人階級說話,反而為資本家賣力。比如,北大明星張維迎等。他們還站在政府強烈的高速的GDP目標的立場上,也為了滿足各級地方官員急功近利的憑政績遷升官職的需要,他們甚至不惜犧牲國家民族的某些利益,所以也是很難顧及工人階級的利益。有的人在事實上已經淪為“現代經濟漢奸”,包括地方某些官員。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政府很誠實講信用地遵守其規則,這沒有錯。但在WTO 規則中,可能沒有過規定工人最低工資標準的條款。因此,中國工人工資、生產條件、勞動時間等問題,是考驗各級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的良知水準的“煉丹爐”和“火焰山”。在一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既有最低工資標準制度,也有企業最高利率制度。中國到1995年以后,部分省市逐漸實行最低工資制度,起步太晚。
由于地方官員害怕外資外商跑了,中央政府又得不到“主流派”的理論支持,而“非主流派”力量相對弱小。所以政府不能規定較高的最低工資標準。并且,至今在主流媒體上,還未聽到出臺企業最高利率制度的說法。因此,形成中國億萬工人階級,在現代社會承受了原始資本主義罪惡累累的剝削,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些問題的存在,并不能簡單地判定歸結為是所謂“資本主義獸性法則”造成的結果,而是中國經濟學家缺乏必有的良知有關聯。
郎咸平所說所為表明,他與張維迎如出一轍。難道人們不能問一下,這位知名經濟學 家郎咸平 先生良知何在嗎?
7、向外資賤賣國有銀行股票,使國有資產嚴重流失。
請看事實:
1、興業銀行,A股上市50億股, 2007年2月5日 上市。首日上市4.5075億股,發行價格15.98元,發行中簽率0.7684﹪。據悉,賣給外資是2.7元/股。分三次解禁:① 2007/5/8 /--2.5億股/30.59元(當日最低價,以下同。);② 2008/2/5 /--32.79億股/44.51元;③ 2009/12/31 /--10.2億股/39.90元。
點評:由于在興業銀行“公司資訊”中找不到它賣給外資多少股,得不到外資總計賺了多少。外資持股解禁應在 2009/12/31 /--10.2億股/39.90元。每股收益率達到15倍。時間為31個月。
2、建設銀行,A股上市90億股, 2007年9月25日 上市。首日上市4.5075億股,發行價格6.45元,發行中簽率2.4677﹪。“公司資訊”中顯示, 2008年12月3日 ,由中金公司出讓給美國銀行125億股/ 0.94元。當日價股/3.80元。
點評:建設銀行 2011年12月30日 最低價股/4.51元。也就是說,美國銀行在三年后的今天,獲得的利率是4.5倍。
人們不禁要問一問,那些制定外資投資國有銀行政策及其規則的經濟學家們:①你們不讓本國公民賺錢的原因是什么?難道是本國公民沒有錢投資嗎?興業銀行的發行中簽率0.7684﹪,建設銀行發行中簽率2.4677﹪。由此可見,這個理由不能成立。
②你們的出發點是什么?是因為WTO規則要求所致嗎?WTO規則都是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你們讓外資購買國有銀行資產,使外資大賺特賺。那么,你們用我國外匯儲備投資外國金融市場,又為祖國賺了多少錢回來了呢?
據經濟學界知情人士稱:僅僅10多家銀行股賤賣就流失上萬億財富,如此驚人的財富流失震撼了整個世界,連那些參與掠奪的外國金融機構都忍不住感嘆中國太慘了,甚至連美國這個最大的操刀手都被中國財富流失的可怕慘境震撼了。
由此,人們難道不能問一問,這些經濟學家們良知何在嗎?
u 參考文獻:
盧周來:《窮人與富人的經濟學》,海南出版社,2002年。
趙曉:《徹底的市場經濟是無恥的》,中信出版社,2004年。
李炳炎:《公有制分享經濟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咸郎平:《2011年10月22日在沈陽的演講》,愛思想網, 2011年12月7日 。
張宏良:《不要欺人民太甚!》——評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熱點問題研討會,愛思想網, 2008年8月2日
張宏良:《風雨來臨蟻上樹,大船將沉鼠先逃》,愛思想網, 2011年12月7日 。
楊正斌主編:《經濟學300年》,第三版,鐘光榮審訂,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
(2011年11月初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