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革命”的思考
“革命”這個詞常見,“技術革命”“工業革命”…..意思說促使什么事情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是廣義概念。這里要思考的“革命”僅指政權更替過程發生的事情。
1、什么是革命
“革命”一詞,有許多解釋:
在中國古代,曾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的論述,意指紀元前商王湯討伐夏桀和周武王討伐商紂,實施變革更替朝代以應大命,順民意。現代解釋更多,有:所謂革命,就是推翻專制政體——“當政府把人民置于專制暴政之下時,人民就有權利,也有責任和義務去推翻這樣的政府。”
在西方從古代到現代也有不同的解釋。例如:革命是一種實現正義和恢復秩序的行為。革命是一種權力轉移的方法。革命是一種發泄不滿和改變現狀的途徑。革命是一種實現社會變革的歷史過程。
如何認識“革命”不僅僅與認識有關,更重要的是由不同的立場所決定。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革命是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激化的產物,革命是被壓迫和被剝削的代表更先進生產力的階級推翻壓迫和剝削階級的行動,革命的本質是通過暴力奪取政權,改變原有的生產關系。從這一概念出發,人類歷史上真正夠得上革命的是推翻奴隸社會的封建主義革命,推翻封建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革命,推翻資本主義社會的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革命。那些沒有改變社會生產關系的改朝換代都夠不上革命。例如封建社會中的農民起義,雖然實現了改朝換代,可是沒有改變原有的生產關系。
2、無產階級革命
無產階級革命不同于任何階級所發動的革命,無產階級革命是在無產階級革命理論指導下的,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具有遠大目標的,有行動綱領的,最徹底的革命。無產階級革命要消滅一切剝削和壓迫,所以就必需消滅產生剝削和壓迫的根源——生產資料私有制。
無產階級革命的近期目標是實現生產資料全民有制,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在政治上實行民主集中制。社會主義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也就從根本上消滅了金源政治——資產階級民主,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人人平等,為實現人人參與社會管理,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創造了條件。社會主義社會在經濟上實行計劃經濟主導,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的需要,這從根本上避免了市場經濟利潤刺激下投資、生產的盲目性,避免了市場的無序競爭,避免了浪費、污染,即使產生了浪費和污染也能得到迅速、有效、徹底的糾正。全民所有、按勞分配、計劃經濟從根本上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實事求是的、平等的人際關系,也就從根本上鏟除了滋生權力腐敗的土壤。
3、無產階級革命是最徹底的革命
無產階級要實現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物質豐富,人的覺悟自覺提高,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要實現這樣的社會,首先是人的思想覺悟提高。無產階級革命的徹底性,不僅是要奪取政權,消滅私有制,還表現在要消滅私有意識,消滅私有意識是無產階級革命的長期任務。無產階級革命不僅要革別人的命,還要革自己的命。所以無產階級在醞釀革命時就提出要解放全人類必須首先解放自己。而這種“解放”絕不僅僅指政治、經濟上的解放,更具重要的是要擺脫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個人主義等各種不適應無產階級革命要求的思想意識在政治、經濟、文化、道德諸方面的束縛。在取得政權后就提出了世界觀、人生觀“改造”問題,這種“改造”不僅是對他人的改造,更是對自己的改造。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在全社會消滅私有意識、封建意識、資產階級意識等一切與實現無產階級革命最終目標相抵觸的思想意識。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起為無產階級革命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國家機器,才能建立起符合全民所有制經濟基礎的文化、教育、道德、法律等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
4、無產階級革命要始終警惕、防止反革命的復辟
人類社會經歷了幾千年的私有制,私有意識根深蒂固。比較來說,消滅私有制易,消滅私有意識難,難就難在斗爭的長期性。因為“在我國,資產階級好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還會長期存在。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基本建立。我們已經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方面,取得了基本勝利,但是在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方面,我們還沒有完全取得勝利。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誰勝誰負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我們同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思想還有進行長期的斗爭。不了解這種情況,放棄思想斗爭,那就是錯誤的。”還因為幾千年的私有意識不僅存在于維護私有制的人們的腦袋里,無產階級革命者的頭腦里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私有意識。所以毛澤東同志說:“要斗私批修”。這就是毛主席提出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根據。
“無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在這一方面,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所以無產階級要始終警惕、防止反革命的復辟。實踐證明毛澤東同志的論述無比正確。
5、革命暴力的殘酷
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權力也是權利,任何掌握政權的階級都不甘心放棄權力。革命的本質既然是奪取政權,改變原有的生產關系,那就不是通過和平方式能解決的事情。統治階級必然要首先使用暴力進行鎮壓,被統治階級在無數次的斗爭被鎮壓后,也認識到必須使用暴力才能實現革命目的,所以革命是殘酷的斗爭。至于殘酷程度,取決于統治階級掌權時進行壓迫、剝削的殘酷程度,同時還取決于統治階級使用暴力鎮壓革命的殘酷程度。能不能不使用暴力進行革命呢?不能。在世界歷史上似乎一些君主立憲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沒有發生暴力,其實那只是表面現象,其本質是封建統治者在暴力的威脅下,與資產階級達成了妥協,放棄權而保留了利。
6、革命的終結
在封建社會由于封建統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壓迫,農民生活處在生死邊緣,遇到戰亂、災害百姓只能造反獲得生的希望。“飯”這個字就說明了中國歷史上百姓的狀態,有“食”則是“飯”無“食”就只有“反”了。所以歷朝歷代的封建政權都是被農民起義推翻,雖然在改朝初期百姓也能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可是由于政權仍然掌握在新產生的地主階級手上,漸漸地又恢復了殘酷的統治壓迫。社會進入了下一個改朝換代的周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產生了資產階級,同時也產生了工業無產階級,資產階級為了本階級利益起來反抗封建政權的剝削和壓迫,各國相繼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可是資產階級掌權的資本主義社會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壓迫,仍然是殘酷的。特別是在資本原始積累初期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壓迫尤其殘酷,使無產階級只能維持基本的勞動力再生產,無產階級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無產階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唯一的手段就是從資產階級手上奪取政權,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大生產的發展造就了無產階級,造就了無產階級革命理論,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無產階級懂得了人類社會的一切剝削、壓迫、不平等、不公平的總根源就是私有制。人類有史以來總逃不出朝代更替的根源也是私有制,無產階級要取得徹底解放就必須徹底消滅私有制。人類要建立一個公平、平等、正義的社會也必須徹底消滅私有制。人類徹底消滅了私有制也就消滅了朝代更替,消滅了革命。
以上思考是學習和生活的體會,沒有長篇的論證。拋磚引玉,歡迎討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