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aiwaifeihong
了解日美間曾爆發的太平洋戰爭,對我們制定對美斗爭策略方面,有極大的益處,因此本文要稍微回顧一番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硫磺島之戰。
我們知道,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本的軍事力量超過了美國,因為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之后,就積極走上軍事擴張的道路,軍事裝備方面的投入在國名經濟中占有極大的比例,到了二戰前夕,日本已經擁有空前龐大的海空軍,而美國因為處于相對和平的地理位置,所以其軍事規模一直比較弱,但美國優勢在于龐大的工業潛力。
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就這樣說道:在戰爭的第一年,我可以無往不利,在以后的幾年里,卻很難說。山本五十六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在美國留學過,對美國的工業實力非常了解,日本的軍事優勢是暫時的,可美國的工業優勢卻是長久的。
戰爭的進程的確如山本預料的那樣,第一年內,日本在太平洋所向披靡,但是進入第二年后,隨著中途島海戰的失利,日本逐漸喪失了主動權,隨著戰事的發展,日本的艦船和艦載飛機逐漸被消耗掉。而美國依仗強大的工業實力,不斷能提供新型戰艦和飛機,因此到了硫磺島戰役時,日本的海空軍已經完全處于劣勢,守衛硫磺島的任務,就落在日本陸軍的肩上。
日本原擁有強大的海陸空三軍,現在只剩陸軍獨撐大局,在擁有海空軍配合和沒有海空軍配合的情況下,守衛島嶼的戰術必然不同,如果日本的海空軍還擁有實力,必然會采取海上積極求戰的戰術,即在登陸戰爆發之前,就將美軍殲滅在海上,簡單說,就是采取遠程攻擊的方式,阻止美軍占領硫磺島,而要實現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與美國海空軍進行硬碰硬的較量。
現在日本失去了海空軍的支援,僅靠陸軍怎樣保衛島嶼呢?日軍想出了另一個辦法。
美軍的戰略目的是占領島嶼,而占領總是最終通過地面部隊來實現的,因此,日軍決定避免在海灘與美軍決戰,而是誘其上岸,然后將美軍消滅的方式來保衛島嶼。
簡單的說,失去海空軍支援的日軍,決定采用消滅占領部隊的方式,而不是阻止其上岸的方式,來保衛硫磺島。
比較一下諾曼底登陸戰役和硫磺島戰役,就可以看出兩者戰術的差別,諾曼底登陸時,德軍采取阻止盟軍上岸的方式,因此搶奪海灘的戰役打得異常激烈,我們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里,可以看到戰役的激烈程度,但是這樣一來,德軍也就成了盟軍的炮靶,一旦德軍的灘頭防線被攻破,盟軍就長驅直入。
可是駐守硫磺島的日軍卻不同,他們把島嶼建成一個巨大的死亡陷阱,島嶼本身就是一個巨型碉堡 ,而且他們的目的是殲滅美國的登陸部隊,所以上岸的美軍數量越多,他們就越高興,在美軍登陸的過程中,日軍一槍不發。
登陸硫磺島前兩個月,美軍就不斷的轟炸該島,實際上只是在浪費彈藥,在登陸前的2小時內,美海空軍輪番對海灘進行轟炸,隨后登陸部隊開始登陸,他們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美軍將領以為,防守海灘的日軍已經全被炸死,因此格外興奮,他們預計最多4,5天就可以占領該島。他們沒想到,日本就早已布下天羅地網,等著美軍前來送死。
等先上岸的美軍進入叢林,最后一批美軍也上了海灘之后,隱蔽的日軍突然開火,這時候,所有的美軍都在日軍的火力射程內,而且美士兵的一舉一動都被日軍觀察得一清二楚,美國登陸部隊完全成了活靶子,這根本不能說是戰斗,而是屠殺,艦船上的美軍將領目瞪口呆,可是一籌莫展,美國的海空軍優勢根本無法發揮,因為日軍和美軍實際上已經糾纏在一起,幾乎近于肉搏,只不過在用機槍和火炮實行肉搏,在硫磺島戰役中,平均每45秒鐘就有一個美軍士兵被射殺,死亡密度超過了諾曼底登陸戰。
為了解救被射殺的美軍,美國只好派遣更多的美軍上岸,也就意味著更多的美軍被射殺,本來預計4,5天的戰斗,進行了36天,有一張著名的照片,見證了六名美海軍陸戰隊員在硫磺島豎立美國國旗的情景,可這六名士兵都喪生在硫磺島。
最后因為彈盡糧絕,日本官兵全部陣亡,美軍完成了對硫磺島的占領,可是美軍并不認為自己是勝利者,因為這種勝利幾乎等于失敗,美軍的傷亡人數遠遠超出戰前估計。就好比兩軍交戰,一方全軍覆沒,另一方僅活一個,那一方是勝利者?恐怕只能說是死神。
據說也正是因為日本地面部隊的頑強抵抗,使得美國方面忍無可忍,最后決定采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早日投降,按照常規的作戰方式,美國沒有勇氣登陸日本作戰,因為由于國情的原因,美國是承受不住高昂的傷亡人口。
硫磺島戰役能給我們很多啟示,如果我們與美國開戰,第一個問題是,我么的戰略目的首先是什么?
我們早就分析過,首先應該打掉美國的航母編隊,美國失去航母群,也就失去了全球軍事霸權的地位。
既然我們的目的是吃掉美國航母,那么只要大力發展打航母的軍事技術就可以了,打航母完全用不著自己也擁有航母,我們有導彈和潛艇兩種殺手锏,對付航母綽綽有余。
如何打航母?是遠程打還是近程打?
既然我們的目的是消滅航母,那最希望航母能自己過來送死,并且美國航母來得越多越好,所以我們不應該注重于遠程阻隔,攔截,防御,而是等其靠近我們,離我們越近,我們反而越高興,,因為我們可以集中陸上火力優勢,將其一舉殲滅。
戰爭的規模有多大?
為了防止美軍對我沿海城市的破壞,應該借鑒當年日本的戰術,即隱蔽性和突然性,在瞬間消滅航母戰群,就是說,要有使用核彈的決心和勇氣,一旦美航母進入我領海,那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的使用核彈。
如果我們使用核彈攻擊美航母,美國是否會用核彈攻擊大陸報復呢?
可能會,也可能不會,但是不會的可能性更大些。
因為我們沒有把核彈扔向美國的民眾,而是用來打沉航母,航母屬于戰略性武器,核彈也是戰略性武器,這兩種武器的殺傷性是對等的,如同說,獅子的武器是利爪和牙齒,野牛的武器就是尖利的牛角,假如獅子不使用利爪和牙齒進攻,野牛自然也不會用牛角還擊。美國如果不開來航母,我們也就不會投以核彈。
如果美國把核彈投向我們的城市,那性質就起了根本的變化,因為它把作戰對象擴大到平民,如果它敢這樣做,我們自然也可以把核彈投到美國本土,而美國是死不起人的,只要美國民眾看到,與中國交戰會帶來如此嚴重的后果,他們會堅決反對政府,結果有可能把當今政府趕下臺。作為資產階級代理人的美國政府,不可能不預見到這種后果,只要看到中國真心求戰的意圖,他們甚至不敢來戰。
因此我們的分析結果是,如果我們用核彈將美航母報銷,美國政府會吃啞巴虧,對我們唯恐避之不及。
當然,這種結果未免把美國政府看得太傻了,因此,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一旦美國發現中國不顧一切的要在亞洲的擴張,它會馬上改善對中國的態度,高喊和平萬歲,如同前蘇聯時代的美國政府一樣。
不論美國的態度有什么變化,只要它的資本主義性質不變,它就是我們的敵人,但是我們的斗爭策略會有所變化,是一場速決戰,還是一場緩慢的扼殺戰,取決于美國對我們實行擴張時所采取的態度。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