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望的“十八大”》
今年是中國的“龍年”,這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是吉祥的象征。吉祥之年自有吉祥之事。中國今年最大的吉祥之事,就是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八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這是八千萬中國共產黨人的盛會,是13億中國人民希望的會,也是全世界人民關注的會。共產黨開會與中國老百姓何干?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唯一的執政黨,共產黨的執政班子,決定著中國人民的命運。中國人開會與外國人何干?因為中國的命運對世界的命運舉足輕重。這就告訴了人們一個真理,人世間的一切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利害”問題。利害的本質問題提出來了,了解人們的訴求也就清醒了,判斷是非也就有標準了。
我作為一名有56年黨齡的老共產黨黨員,對“十八大”盼望的是什么呢?我就向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交一回心吧。首先,我最盼望的是“十八大”能夠如期召開,順利召開。人們會說,你這算什么盼望?我說,這是我最最盼望的第一點。因為這第一點實現了,那第二點、第三點……,就可以迎刃而解。人們別忘了,“十八大”是一屆領導層交替的大會,也是一次權力交接的大會。“權”這個眾目睽睽的“至寶”,它是人的身份的象征,人的智慧的象征,人的欲望頂峰的象征。這在封建時代,“權”就是“真龍天子”,皇帝講話就不再是“聲音”了,而是“金口玉言”。這在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的“民主國家”里,也是政客們拼出性命去爭搶的東西,他們爭“權”為的是什么?無非是爭一個總統的“名聲”和總統的一把“交椅”。在共產黨的國家內,雖然不存在“黨派之爭”的問題,但也存有一個“你我之爭”的事。這就是毛澤東講的“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因為共產黨也絕不是鐵板一塊。毛澤東時代尚且如此,何況今日?因此,“十八大”能否如期召開、順利召開,這標志著上屆領導層的權威是否還在,標志著領導層政治分歧嚴重不嚴重,標志著領導層有無全局觀念、利害是否認同,標志著全黨能否團結一致。共產黨的領導層如果能做到思想統一、團結一致,共產黨就有力量,共產黨就有生命力。這難道不是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最盼望的事兒?只有別有用心的人,才希望“十八大”不能如期召開,甚至希望“十八大”開成一個分裂的會,一個失敗的會,這樣他們推翻共產黨的目的就達到了。
其次,盼望不要“繼往開來”,而是“‘斷’往開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十八大”上必然要辦理交班大事。對共產黨來講,要交辦的大事是什么呢?一是“科學發展觀”,二是“四個危險”。“科學發展觀”這是共產黨的行動綱領,這不只是繼承的問題,而是需要發揚光大的問題。對于“四個危險”,那是絕對不可“繼承”的東西,而是“十八大”產生的新的黨中央必須解決和結束的事。共產黨辛辛苦苦奮斗了90 年,落了一個“四個危險”。這讓先烈們在九泉之下都要受到馬克思的批評,我們活著的共產黨人更沒有臉面去對中國老百姓?說一句心里話,多年來我在大眾廣庭之下,都羞于涼我共產黨員的身份。我們共產黨人的權可是中國老百姓給的啊!因此,消除“四個危險”的艱巨任務,就歷史地落到了“十八大”產生的新的黨中央的身上。怎樣才能消除“四個危險”呢?重慶的共產黨人為全黨提供思路和經驗,很值得“十八大”的新領導層認真對待。同志們!不盡快消除“四個危險”可不行啊,我們可再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不然,中國共產黨就很有可能開不了百年誕辰大會了。
三是盼望別再搞“承前啟后”,而要搞“懲前毖后”。紅色江山代代相傳,靠的不是“承前啟后”,而是“懲前毖后”。“承前啟后”的真實涵義,是告戒后人做事不能忘記祖宗,沒有要求后人必須以史為鏡。“承前啟后”是就正常情況而言,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就不能講“承前啟后”,而只能采用“懲前毖后”的手段,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和進步。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通過“懲前毖后”,不斷改朝換代的歷史,改朝換代就是后朝對前朝的否定。如果只有“承前啟后”,那么中國的社會還可能處在原始公社階段。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也驗證了這一事實。毛澤東搞“延安整風”,就公開承認是搞“懲前毖后”,而不是去“承前啟后”。沒有“延安整風”的“懲前毖后”,就沒有全黨政治思想的統一,也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這已是人們的共識。同理,鄧小平不否定毛澤東“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也就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的騰飛。同樣,沒有鄧小平“發展是硬道理”的不科學性,也就不可能產生胡錦濤同志的“科學發展觀”,后者否定前者就是發展,就是進步。在哲學上,只有否定之否定規律,沒有肯定之肯定規律,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現在我們有些同志就怕聽到“否定”兩字,在他們的腦子里只有“肯定”這個詞,這是他們形而上學的思想在作怪。形而上學可是既害人又害己,還誤國的東西,千萬不能把它當作法寶。
四是盼望不要再去追求“GDP”指標的增漲,而要實現“CHN” 基尼系數的縮小。鄧小平晚年自詡他是中國人民的兒子,這應當是鄧小平一生的夙愿,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人們都知道,鄧小平同志為了救國就民,16歲的娃娃就背井離鄉、飄揚過海到法國打工謀生、追求真理,這證明他少年有志,報國心切。他回國之后,在槍林彈雨中奮斗了20幾年,戰功赫赫,名留青史。建國之后官居共產黨總書記之職,為新中國的建設盡心盡力。毛澤東去世之后,他第三次復出,成為公認的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而他畢生的奮斗,為的就是振興中華,造福人民。我把鄧小平這位中國人民的兒子,稱頌為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上,僅遜于毛澤東的“忠孝兩全”的偉人。我在論述第四點之前,加入這一段話,目的是在提醒人們,在肯定鄧小平的歷史地位時,必須首先肯定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在肯定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時,必須首先肯定“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偉大功勞。我下這個結論,是基于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鄧小平就沒有中國改革開放這一歷史事實。大家有了這個共識,第四點就好講了。
鄧小平提出的“發展是硬道理”這句名言,從事物發展的本質上講,可以說是一句真理。但是,從事物發展過程上看,它缺乏科學性。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30多里,在這一“理論”(因為有人稱之理論)指導下,中國經濟出現了奇跡,而中國社會也出現了畸形的根源所在。“發展是硬道理”這句話說它是真理,是講世間萬物,只有發展才有生命力。說它缺乏科學性,是說這句話沒有回答“為什么發展”和“發展為什么”的問題,或者說沒有明確發展的因果關系。鄧小平主張改革開放,目的是想利用外資為中國建設服務,是要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是要學習資本主義好的管理經驗。而我們的一些同志,他們沒有利用好外資,卻反而被外資所利用;他們沒有學到西方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卻學到了西方國家的腐朽生活方式;他們沒有學到資本主義好的管理經驗,卻學到了資本主義爭權奪利的本事。由于我們一些改革開放的執行者和實踐者,誤解了“發展是硬道理”的涵義,把“硬道理”變成了“硬指標”。于是全黨上下便把追求“GDP”指標的增漲視為唯一的奮斗目標,全國老少也把金錢看成終身努力的方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一旦掉進了“錢眼里”,社會將變成怎樣,人們就實在不敢想象了。
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史上最大亮點,成為世人驚異的奇跡,也成為中國人自豪的資本。然而,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也把中國共產黨推到了面臨“四個危險”的懸崖。如果人們不知道“懸崖勒馬”,而繼續“快馬加鞭”, 中國共產黨就不在是面臨“四個危險”,而是身陷“四個危險”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也只能誨恨九泉了。在這個問題上,還是重慶的共產黨人,第一個提出把縮小基尼系數作為共產黨人奮斗的目標,把“共同富裕”作為發展經濟的方向。這是真馬克思主義者的理想,這是真共產黨人的行為,這是真改革開放的目的,這是我對“十八大”真心的期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