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魏巍手中的旗幟
魏巍青年學會
魏巍老人逝世3年多了,在他逝世之后直到今天,仍然不斷聽到對他的各種議論,包括非議。無論生前還是身后,魏巍都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這爭議來自體制內外,來自不同的陣營,甚至來自他曾經視為朋友的人。魏巍是一個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人,是一個滿腔熱血、愛憎分明、極其赤誠的人,他是一個拿著槍的詩人,一個拿著筆的戰士,為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他的一生都在戰斗,都在吶喊。如果說魏巍的前半生一直沉浸在革命的激情中,尤其熱情謳歌偉大的毛澤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得到的是黨和人民的贊譽,那么他的晚年卻是在為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大聲疾呼,這聲音是如此慷慨激昂,如此高亢勇敢,他和同一志向的戰友就好像舉起了一面旗幟。戰場上,舉著旗幟的人常常是最先被打倒的人。然而射殺他們的子彈,卻來自他年輕時就向往就投奔的隊伍。對魏巍截然不同的評價令人疑惑,追訪歷史,尋求答案,讓我們走進海闊天空的互聯網。
一頁一頁瀏覽他留在這個世界上的足跡,久遠的風塵撲面而來,那個提著籃子賣香煙的可憐男孩,那個坐在教室里卻沒有書本的學生,那個在昏暗油燈旁守著母親亡魂的孤零零少年,那個在滔滔黃河邊熱淚潸潸的年輕人,那個終于走進了革命的隊伍終于背上了槍、終于大聲向舊世界宣戰的戰士。
他說,如果沒有遇到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他可能會是一個碰得頭破血流的堂吉訶德。他說,延安的生活決定了他的一生。
在他那沸騰著熱血的詩句中,看到了他戰火硝煙中的青春歲月,看到了奔走在狼牙群山中的游擊戰士,看到了在血泊里的中華大地,看到了舍生忘死渾身掛滿手榴彈的戰友······這一切永遠永遠鐫刻在他靈魂深處的摯愛和仇恨,讓他終生都沒有背叛他在延安窯洞面對黨旗宣下的誓言:永不叛黨。
在他彌留之際,他的孫子從俄羅斯給他帶來一面前蘇聯國旗,面對著這面鐮刀斧頭的紅旗,他猛然從床上坐起來高呼:“十月革命萬歲!列寧萬歲!” 耐人尋味的是,面對這面紅旗,他沒有說:永不叛黨!他告訴孫子的卻是:“繼續革命,永不投降!”是的,“永不投降!決不投降!列寧萬歲!十月革命萬歲!”這常常是革命先烈犧牲前,面對兇惡的敵人面對無恥的叛徒,最后的莊嚴呼喊和臨終的寄托。
魏巍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浸注著革命英雄主義的不朽的詩篇、報告文學、散文、雜文和三部長篇戰爭文學小說。魏巍在寫完他的三部小說后,作過一首詩:三部壯曲喜完工,俱是英烈血染成。藝境無限我有限,織就云錦惟丹誠。共產大業希猛士,低谷仍可攀高峰。盡掃迷霧須奮力,革命巨流永向東。魏巍夫人劉老說:“他寫書時,好幾次看見他淚流滿面。”
有人說魏巍晚年是在憂思和重壓下度過的。
1980年,魏巍與黃鋼、姚遠方等人聯手,創辦了雜志《時代的報告》,在“本刊的職責”中這樣表述:“注意霸權主義者的擴張侵略與顛覆陰謀,剖析當前國際緊張局勢繼續加劇的根源,著力介紹國際間隱蔽戰線反間諜反顛覆的斗爭。” 這種高度的警惕性,似與改革開放后的“和平與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的主題相悖。從這份刊物對文藝界及時政極高的關注度和后來的文章看,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1982年,中央書記處決定整頓《時代的報告》。1983年,這份刊物被《報告文學》的名稱所取代,隨之刊物更換了負責人。
1988年,魏巍與林默涵合作,在光明日報社得到了一塊陣地,創辦了《中流》雜志。魏巍、林默涵兩位主編及其編者,對改革開放以來的國事,充滿著焦慮;依然堅信馬列主義“帝國主義是戰爭根源”等一系列觀點。魏巍在此期間寫出了許多雜文。
1998年,他的《警惕“四化”危險———在〈中流〉創刊十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再次強調:“堅持初衷,繼續戰斗”。
2001年,《中流》雜志因為刊登反對資本家入黨的文章而與中央精神相抵觸,這份被稱為“戴著枷鎖跳舞”的《中流》雜志遭遇停刊,同時被封殺的還有《中流》的兄弟刊物《真理的追求》。
同樣也被封殺的魏巍并未因此停止他追求真理的腳步,他依然以他詩人的激情和戰士的無畏不間斷地書寫了許多有關國家命運、人民疾苦的雜文,在網絡上予以發表。
2000年,魏巍發表的文章《在新世紀的門檻上》,著重論述修正主義的表現、根源,同時重點談到 “世紀末的悲劇”,蘇共的垮臺,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的罪惡叛賣,蘇聯存在已久的特權階層,這個特權階層的既得利益者們形成的官僚特權集團,以及這個集團特有的貪婪和腐敗。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結束了他罪惡的表演,葉利欽宣布蘇共非法,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頂落下,令人震驚的是,蘇聯絕大多數群眾表現出的沉默與冷漠,廣場上有人群在歡呼,有人在焚燒蘇共黨證。貪婪腐敗已經變質的蘇聯共產黨不得人心啊!文章說:“一個建立起社會主義數十年的國家,竟然會遭遇資本主義復辟的命運,這是出人意料的······能夠清醒地看到這種危險的,只有極少數人,他們的代表人物就是毛澤東。他遠在1956年就預見到了這種危險的萌芽,并起而抗爭,這就是為期十年的中蘇論戰,也就是那場著名的反對現代修正主義的斗爭。今天回頭看來,這場斗爭的意義是何等重大,何等深刻啊!”魏巍對中國現狀極為憂慮,難道我國也會發生人們焚燒共產黨黨證的那一天嗎?
前蘇聯總理尼古拉·雷日科夫在反省蘇聯解體時說:“我們貪污腐敗,監守自盜,行賄受賄;我們賣官鬻爵,吃喝玩樂,作威作福;無論在報紙、新聞還是講臺上,我們都謊話連篇;我們一面沉溺于自己的謊言,一面為彼此佩戴獎章。而且官僚集團中的所有人都在這么干——從上到下,從下到上。”
據外電報道,美國掌握俄政府高官大量腐敗把柄,逼迫俄政府做出多種戰略性讓步。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一些國家的“關鍵人物”從私有化中大發橫財,而其海外賬戶無不攥在美國人的手中。美國就是利用這些國家政要的腐敗借機行事,一面煽動“街頭政治”,一面向政要們施壓,由此成功完成對蘇聯的“顏色革命”。
對眾多國家的政要,美國普遍采取收買與控制的手法。在美國的收買下,一些拉美國家的政要只能對美國的“經濟自由化”建議言聽計從,放棄政府對國際金融資本流動的監管,任憑外資并購國有企業,控制銀行、石油等重要行業。而這些腐敗政要把貪腐得來的巨額資產轉移到國外,很多都是花旗等美資銀行協助完成的,美國對于這些賬戶一清二楚。最終,這些政要無一不成為美國手中的玩偶。
中國的現實難道不是這樣嗎?自從市場經濟主宰了中國,金錢熏臭了整個意識形態。表面繁華的大墻后面浮現的是污穢和腐爛的沉渣。公仆逐利,干部流氓化、二奶批量化,精英漢奸化,專家寡廉鮮恥,經濟殖民化,老總損公肥私化公為私,教育商業化,學校變市場,教授沒有良知,醫療商業化,醫生變商販屠宰患者,媒體太監化、娛樂化,主持人大撈外快,文學藝術惡俗化,明星出賣肉體唯利是圖,民眾墮落愚昧卑微化,官商勾結,錢權交易,兩極分化,財富以飛快的速度向富人集中,虛擬經濟泡沫化、黃賭毒泛濫成災……社會已經成為腐敗的巨大溫床。看看我國的海島、海疆、海底石油,看看我們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被掏空、三分之二已被外資控制,看看轉基因殺氣騰騰撲向我們全民都賴以生存的農田和超市,看看我們的資源和血汗工廠換回的垃圾債券和裸官家屬移民海外的綠卡,看看中國幾乎所有不可再生的資源都被掠奪性挖掘干凈,看看關系國計民生的土地水源河流湖泊大面積污染……面對遍布各個領域的經濟漢奸、文化漢奸、金融漢奸、外交漢奸、媒體漢奸等,肆無忌憚地出賣著國家的最高利益,哪一個憂國憂民的熱血國人能無動于衷呢?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胡可說:魏巍晚年的文章,意義之深遠,超越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
魏巍沒有背叛入黨的誓言,沒有背叛自己的階級,沒有背叛勞苦大眾,他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他忠于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為了共產主義的理想,魏巍一直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魏巍一生追求真理、誓死捍衛真理!他臨終交代給后人的遺言是:繼續革命,永不投降!魏巍永遠是令人崇敬的革命者!魏巍以及許許多多和他一樣忠實共產主義理想的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永垂不朽!
讓我們最后用魏巍的一段話作為結語:我們的旗幟是共產主義,我們的方向和目標是共產主義……不管經過多少艱難曲折,我們都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的能力不管大小,只要緊密地結合現實,深入群眾,緊緊地聯系群眾,時刻關心人民的命運,為人民群眾的利益戰斗,并且用共產主義思想來教育人民,這就盡到了一個作家的職責。我愿為此而繼續努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