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逛舊書攤,發掘到一些文革前夕的黨報黨刊重要文章。讀后最大的感覺,就是令人非常震驚的歷史穿透力。現摘錄部分經典段落,與網友們共享。
一、修正主義怎么搞
現代修正主義者,反對政治掛帥,主張實行“物質刺激”、“利潤刺激”、“獎金刺激”,發展資產階級的個人利己主義。列寧曾經指出:“做事就是為了拿錢,這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道德。”現代修正主義所奉行的,正是這種資本主義世界的道德。
——《紅旗》1966年元旦社論
二、修正主義顛覆干群關系
在社會主義社會里,人與人的新型關系特別集中表現在干部與群眾的關系上。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勤務員,而絕不是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黨和國家的干部同群眾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他們應該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在群眾之中,而絕不能有任何特權。要完全實現這一點,就必須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嚴格實行社會主義原則,從制度上、思想上解決這個問題,以徹底改變舊社會趵下來的人與人在生產和勞動中的關系。否則,干部就有可能利用職權,使自己特殊化,甚至貪污盜竊,侵占別人的勞動果實,以至形成一個特權階層,破壞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
——《人民日報》文章《突出政治是一切工作的根本》
三、關于三大差別的路線沖突
共產主義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在大大發展生產力的同時,必須逐步縮小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這是一個很長時期的歷史任務。如果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候不采取有效的革命措施,不逐步縮小這些差別,反而擴大這些差別,那就不可能向共產主義前進,而勢必是向資本主義倒退。
任何一項縮小三大差別的措施的實行,都不可避免地要遭到社會上舊勢力的反對。同這種舊勢力作斗爭,實質上就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斗爭。如果在這場斗爭中不堅持無產階級政治,不堅持共產主義方向,不堅持反對形形色色的資本主義勢力,那么三大差別就會擴大,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筑就會蛻化變質,社會主義事業就會瓦解,資本主義勢力就會泛濫,社會主義革命就會半途而廢。
——同上。
四、頭腦發熱的是誰
一九五八年工作中有沒有問題呢?也有。由于我們頭腦發熱,在工作中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一些錯誤。毛主席在一九五八年講過: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鼓足干勁,實事求是,勞逸結合,要做政治思想工作,不搞強迫命令,要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我們犯錯誤,歸根到底,就是因為沒有好好聽毛主席的話,沒有認真地、老老實實地按照他的指示辦事。
《紅旗》1966年第五期 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2月12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五、大寨的互助組
第一個互助組成立不久,賈壽元等九戶富裕中農就打了退堂鼓。他們認為,富裕戶人強馬壯,跟“窮棒子”們攪在一起吃虧,因此拉出去成立了一個“好漢組”。原來的互助組只留下九戶貧下中農,而且四個是年過半百的老漢,五個是十幾歲的娃娃,成了當時有名的“老少組”。有的黨員也退出“老少組”參加了“好漢組”。陳永貴和另一個黨員趙大和卻堅決參加了“老少組”,他說:“這些娃娃們的父親和哥哥是被敵人殺死的,老漢們是扛長活出身的,要革命就要靠他們,靠有錢人是革不了命的!”
——《人民日報》1966年2月12日轉發新華社電
六、大寨的按勞分配
大寨大隊的經驗說明,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分配制度,必須正確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勞動報酬制度的確定,既要承認差別,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又不能使差別過于懸殊;既要反對絕對平均主義,實行多勞多得,又不要搞物質刺激;既要有一定的制度和辦法,又不要搞繁瑣哲學。總之,必須以充分調動廣大社員的勞動積極性為原則,而不是只調動一小部分人的勞動積極性。
——《人民日報》1966年2月12日編者按
七、大寨的兩條路線爭論
我們要求因地制宜,實行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方針,有人卻主張農商一起來,扔下種田去搞事業,還說啥:“吃糧靠集體,花錢靠自己”;
我們要求發揮集體經濟的優越性,改進集體經濟的管理制度,有人卻嚷嚷單干的好處,主張包產到組包工到戶,牲畜下放、副業包干;
我們要求依靠貧下中農,有人說土改靠貧農,生產靠中農,副業靠商人;
我們要求一切堅持政治掛帥,報酬上要承認有差別;有人強調工分掛帥,物質刺激,要求高工分;
我們要求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有人強調分光、吃凈,過一天是一天;
我們要求當老實人,說老實話,按國家政策辦事,有人主張多產少報,擴大災情,隱瞞糧食,搞自由買賣。
——《人民日報》1966年2月12日刊登的陳永貴經驗介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