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戰略主攻方向
美國對華戰略部署取決于華盛頓戰略高層對下述命題的認識:
1、 能否能夠通過金融戰做空中國,導致中國經濟崩潰和社會動蕩。
2、 對中國軍隊的現狀和前景的判斷,即就局部能否打贏其智囊公司設想的海空一體戰。而從總體戰高度設想和中國進行一場核戰爭的后果,或者表達為:同中國進行核戰爭的后果美國能否接受。
3、 對美國多年來在中國國內培養的親美勢力的作用和能力進行評估。他們是否壯大到結合外部壓力推翻現政權。
4、 “韜光養晦”國策之下中國經濟、軍力增長是否可持續。
5、 中國的韜光養晦是權宜之計還是永久的國策。
如果上述問題的答案是 :無法做空中國;未必能打贏海空一體戰,并且同中國進行核戰爭的后果無法想象;親美勢力不足以搬到中國現政權;中國經濟軍力將快速持續增長;中國終有一天不再“韜光養晦”。那么我們解讀美國近些年針對中國的排兵布陣就有了新的視角:從C型包圍到O型合圍,從第一島鏈到第二島鏈,從南海爭端到東海摩擦,從軍事到經濟到外交,這彌漫眼際的戰略態勢,極有可能是美國刻意而為的戰略佯攻,其背后另有深意。在純軍事領域,中國只有在生物武器方面處于絕對劣勢,雖然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欠缺,但美國僅憑航母優勢不足以制服一個大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美國戰略家對于中國的軟肋死穴心知肚明。到此,可將第一節的命題增加:
6、 對中國秘密發動一場生物戰的預期。
以美方的角度看,前景異常美妙。理由是:
1、 為什么坐等中國放棄“韜光養晦”。
2、 成本風險幾乎為零,美國可根據實際效果決定下一步行動,如果破壞力達到03年“非典”的5至10倍,致使中國 黨政軍警大面積癱瘓,在第五縱隊呼應下,大舉出兵。 多年的排兵布陣也有了現實意義。
3、 即使效果不佳,與03年 “非典”相仿,美國有什么損失呢。唯一擔心的是對方進行一場同樣秘而不宣的報復,問題是,中國有能力有手段有決心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