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聞一次次的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沖擊,致使中國經濟泡沫難以為繼;高物價、高通脹讓普通百姓不堪承受,不覺想起了歷屆資改大領導們“中國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這句長達三十年的口頭禪,從而讓我這個小民感觸頗深。
不懂經濟,面對“經濟”這一既深奧又神秘,而讓普通百姓又離不開的名詞,不覺產生了過去少有的興趣。
百度一下,輸入“經濟是什么”?原來,經濟這一詞來源于希臘語,其意思為“管理一個家庭的人”。唯物主義代表色諾芬在他的《經濟論》中將“家庭”及“管理”兩詞的結合理解為經濟。嚴復曾將經濟一詞翻為生計。日本人將其正式翻為經濟,后由孫中山先生從日將這一說法引入中國。經濟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與政治是人類社會的上層建筑一樣,是構建人類社會并維系人類社會運行的必要條件。其具體含義隨語言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國的國民經濟,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有時候用來表示財政狀態,有時候又會用去表示生產狀態。
我不愿被人忽悠,長篇大論無關痛癢的結論也不想深入考究。主要本人有點笨,大的理論一時真的難以理解,參透。大至我所接受的是:經濟是指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總稱;經濟是指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總和。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在社會經濟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上層建筑賴依建立起來的基礎;經濟是指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包括物質資料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及由它決定的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的付出,分配方式。經濟就是人類以外部自然界為對象,為了創造滿足我們需要所必須的物質環境而追求享受所采取的行為概括。
不管怎樣解釋經濟二字,本人還是愿意把它理解為:付出、交換、收益,積累、其目的不外乎人類追求生存方式。
思考良久,原來經濟也是可以多樣化的,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也有不同的經濟形式。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不同,所處的經濟理念和經濟自然不同。唯物主義代表色諾芬在他的《經濟論》中將“家庭”及“管理”兩詞的結合理解為經濟。以此推理,那么管理這個家庭的人的政治色彩必然體現在他的經濟理念中。那么新中國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經濟必然有各自階段政治色彩,有各自階段政治人物的階級色彩。
臨時補課,突擊學習,雖然對經濟認識仍然淺薄,但是也足夠解釋我幾十年來一直的困惑。
難怪,三十年來資改階級說三十年前中國經濟面臨崩潰邊緣,現在看來皆因階級屬性所定。站在資改者的立場上,三十年前中國經濟何止是崩潰邊緣,而是徹底崩潰。因為當時的經濟形式是社會主義大眾計劃經濟,而不是資本主義精英的市場經濟,所以說資產階級的精英經濟在當時已是早已徹底崩潰。
記得勒緊褲帶搞建設,艱苦奮斗筑國基的年代,人們滿懷激情為建設祖國而無私奉獻。當時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中國大地充滿勃勃生機,曾多少次在為生活在那個 年代而倍感自豪。通過勤儉節約,艱苦創業,新中國的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逐步強大了,人民逐步富裕了。然而,卻被經濟面臨崩潰邊緣這句話迷茫了?
經歷三十多年的迷茫、困惑終于有所醒悟:是階級,是階級屬性充斥在經濟領域;是在多數人和少數人占有社會財富的經濟制度所驅使下,才產生了這樣的結論。
初步了解一下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一切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資料都是按計劃的分配原則。即便在國家處于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生活資料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所有創造財富人人平等,均按計劃生產,分配。在這樣的分配原則下,社會上層精英階層卻不能充分享受自己的私欲和貪欲,他們的經濟--資產階級的經濟自然處在崩潰狀態。我想問:這樣的經濟崩潰是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國計民生崩潰嗎?
市場經濟:一切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資料全面推向社會。實行優勝略汰原則,也就是市場調節,適者生存。這樣社會財富自然掌握在權貴資本家和少數精英階層手里,大多數人卻只能享用極少的社會財富。在這樣的分配原則下勢必產生貧富不均,兩極分化。然而這樣的經濟繁榮也只能說是少數人的經濟繁榮。我想問:這樣的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全面繁榮嗎?
翻開中國歷史史冊,貫穿五千年中華文明無一不是政治經濟的發展史。我們的祖先的聰慧才智豈是西方及現在所謂的社會精英所比抑。記得以前讀過社會改革名著“鹽鐵論”,讀過安石變法,淘汰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弊端千多年的歷史事實,已經得到了驗證。古人尚知統籌國有資源,共享社會財富。古人尚知打擊囤積居奇,通有無、權貴賤,以平物價是穩定社會的堅強基礎。古人尚知社稷江山穩固是治國之本,古人尚知體恤國計民生是強國之路。敢問普世精英,你們的人心還有嗎?為一己私利,劫天下財富為己有,你們果然會子孫永享嗎?目光也太短淺了。你們不配精英!子孫移民外國不是前途!大眾民主,共同富裕才是正道。
復辟倒退,美其名的廢棄壟斷,不與民爭利無非是聚國有財富為己有。因為所得財福絕非大多數人擁有,也已為三十年的事實所證明。
面對殘酷的現實,最終得出如此淺顯結論:社會經濟=階級斗爭。
那里有壓迫,那里就有反抗!少數人剝奪大多數人財富,必將引起一場兩者之間殊死搏斗,那就是被忽視多年的階級斗爭。
初次探討經濟,難免有詞不達意,領會有誤和主觀臆斷。況且由于各人立場觀點有所不同,若與朋友們理解有所差異,敬請一笑置之。
初次認識經濟,依然上升到政治層面,一切都與自己幾十年親身經歷和見聞有關,不知正確與否?還望朋友及老師們指正,以便繼續深入學習,探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