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腐敗
企退高工的命運
知識的腐敗,這是從未見過的提法。卻是司空見慣的事,中國的腐敗莫過于知識的腐敗;中國的腐敗是從知識的腐敗開始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當提出了要求領導干部的青年化、知識化和專業化(俗稱“干部三化”) 的口號后。 這就使工農出身的官僚出現了仕途危機。于是一個領導干部突擊文憑的熱潮產生。在職的或在培養的領導干部到各髙校突擊畢業文憑。這些只具備髙中、初中乃至小髙文化程度的領導干部,經過組織部門到各髙校,接受特殊培訓。經過幾個月或一年的培訓班,就領到一張大學本科或專科的畢業文憑。大多只在校掛了個名,旣未上課也未到校,到校的大多數人卻因此而遭清洗。人家十七年的寒窗含幸茹苦的耕讀,費盡了青春最寶貴的年華,耗盡了家中全部的資產資源,才能獲得的一張畢業文憑。在這時共產黨領導下的干部,不費吹灰之力,就唾手可得,成為權力晉升的資本。這難道不是知識的腐敗,是千古未有驚天的腐敗么。
與文憑的腐敗并行的是職稱腐敗。評定職稱就可晉級加薪,腐敗機制由此而生。勞動人事部冂為官僚的快速提升,在設置技術職稱等級,由原來的17級改為初級和髙級兩個級別,后來髙校就分為正髙和副髙。只要大學畢業四年就順理成章就成了髙工。髙工遍地有如文革前的小學生,在高校,把多如牛毛不學無術的“教授” 頭銜作為嘲笑人的話柄。。
技術職稱評定的最大門坎是外語。長期在生產的一線技術人員,工作繁忙加之離校太久,外語沒有半點用場,因而荒廢了。特別是年老的教師和老技術人員記憶力衰退,無法過外語考試一關。在這種情況下,絕大部份的老教師老技術人員,哪怕是作出突出貢獻的人,也被拒之髙級職稱門外。而那些靈活的人或巳當上廠長或經理的人則請人代考,從而蒙混過關。這是職積評定的一種腐敗。從而在學校,工廠有學識有技術專業特長的老教師老技術人員破淹沒于后來的不學無術的髙工、教授的渾泥濁水之中。
由于外語是職稱評定的門坎,我們的政府又別出心裁地又出臺了新政策,又添設置了經濟與政治兩大系列。其待遇與工程系列相等。這兩個系列基本上只有髙級職稱,它的評定一無需外語測試,二不問文憑與學歷。這樣,所有單位的書記,財務主管及廠長經理及黨政官員都戴上了髙級職稱的桂冠。而大部們文革前畢業的本科生大專生至今沒有獲此殊榮和享受過髙工的待遇。
上梁不正下梁歪,于是在改革開放中,白道黒道的文憑造假貫穿于改革開放的始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大特色。如果說經濟上的貪腐為社會良知所不容,政府為爭取民心,裝模作樣地在反在抓。可是知識上的腐敗卻不人提及。因為最大受害的雖然是國家民族,但當政者、造假者是合法的受益。這種造假腐敗只傷及以企退髙工為代表的知識份子,他并不傷明顯及企業乃至社會的任何人,而沒有民憤,盡管有錢學森的吶減,政府是不會管的。少數企退髙工的呻吟,是無人關心和過冋的并同情的。
認命吧,企退的髙工們,你們要明白上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的當。你們這批書呆子邈視“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煉達即文章”的觀點是極其錯誤的。你們的遭遇恰恰證明你們沒有“學問”,從而作不出什“么章:來。你們不學為官之道,經商之道,經世之道,迷戀于數理化,才如此落魄。
認命吧,當你們含幸茹苦完成學業,五、六十年參加工作。抱著建設社會主義的雄心壯志,奔赴祖國各地,到最艱苦的地方去,與工人農民一道流血流汗,不計報酬,把一個貧窮落后的中國,在毛主席周總理的領導和指揮下,建成一個四個現代化的強國。這是對你們最大的回報,我們的內心至少可以說,我的一生無愧于人,無愧于心,無愧于社會,無愧于國家民族。正如保爾·柯察金所說的。把我的一生獻給人類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盡管我們被犧牲遭遺棄。歷史將永遠不會忘記我們這一代。覆巢之下,豈有完卵,貧窮和痛苦是革命者的另一種革命犧牲方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