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學為貧,無恥為賤
頑石
晚飯后,我信手翻開《圍爐夜話》,讀了幾頁。中有一則小文,輕輕觸動了我敏感的思緒。
文曰:“無財非貧,無學乃為貧;無位非賤,無恥乃為賤;無年非夭,無述乃為夭;無子非孤,無德乃為孤。”
頑石簡單解釋一下這幾句話的意思,順便發點小感慨,一方面要就教于方家,一方面想和朋友們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
“無財非貧,無學乃為貧”,大意是說,一個人沒有錢財不算貧窮,沒有學問才是真正的貧窮,也就是所謂的精神貧窮。我以為說這句話的大抵是衣食無憂之人,如果溫飽尚未解決,整天為生存發愁,他怎么會有更多的心思去追求精神的財富呢?我也幻想像陶翁那樣“種豆南山下”、“守拙歸園田”,可我哪里能覓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不過,在一個浮躁的社會里,更多人追求的先富起來,恐怕都是盡可能多的占有物質財富,追求精神富足的鮮有其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些所謂的富翁、富婆沒幾個不是窮得只剩下錢的。
“無位非賤,無恥乃為賤”說的是沒有地位不算下賤,沒有羞恥才是真正的下賤。這句話不難理解。即使你位極人臣,即使你貴為君上,如果貪婪成性,兩面三刀,數典忘祖,屈膝媚外,那也不過是一個無恥小人。這樣的人,無論在位時,他強迫別人將自己捧得有多高,歷史終將把他釘在恥辱柱上,決不會因為他自稱是人民的兒子,人民就真會把他當兒子,自稱是親民宰相,人民就認他這樣的宰相。像陳賢妹這樣的底層人物,道德何其高尚!頑石今天給各位奉獻我的獨到發現——30年來,地位和道德水準一直成反比。
“無年非夭,無述乃為夭”是說活得不長久不算短命,而活著卻沒有值得稱述的事跡才是真正的短命。司馬遷早就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什么樣的事跡值得稱述,什么樣的死重于泰山,不同的立場肯定有不同的回答。人民領袖毛澤東的回答是:“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看看藏克家智慧的詩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魯迅、毛主席、周總理,他們死了,可他們永遠活在億萬中國人民的心中,而那些行尸走肉般的奴才,即使高居廟堂,即使裝得人模狗樣,在人民的心中不是早就死了嗎?
“無子非孤,無德乃為孤”,意謂沒有兒子不是孤獨,沒有德行才是真正的孤獨。看到這一句,我就會聯想起那個特定稱謂“孤家寡人”,那些自稱“孤家”和“寡人”的,愿意是想作秀謙虛一下,現在看來,他們其實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即使前呼后擁,即使頻繁出鏡,即使作報告掌聲不斷,即使發指示頌音盈耳,他們仍然是孤獨的。無德,焉能不孤!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