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之所以要進行制度變革,流行的說法主要是片面強調權力過大,而真正的事實是,應當是難以應對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最終讓權力失去“應有的”正面作用。
由于建國初期成功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當時的人們低估了國防工業及工業體系建設所面臨的困難和挫折,并因此而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甚至于影響到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而現在,由于中國市場失誤太多,特別是美國的金融危機以來,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面臨更大的風險和意外。
如果計劃不當,權力在經濟建設中很容易出現偏差,背離發展經濟的初衷,這也就是“文化大革命”至今讓人們產生爭議的重要原因。今天,恰好相反,由于市場化泛濫,權力難以在市場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反而大小中國企業“被壟斷”,制度變革極有可能走向反面產生“華爾街愚民文化”。
時代不同了,社會背景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面對市場,又該如何看待制度變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形成了良好的基本制度,但是,當時的經濟建設依然面臨很多困難和意外。這些年的市場實踐表明,經濟發展依然面臨與建國前后那段時期同樣的“深層次問題”。今天看來,技術變革、產業發展比人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而且,國際壟斷資本不斷向外擴張,“恐怖民主”不斷漫延,西方資本決定了今天的市場格局。
“占領華爾街運動”,最終讓人們看清了市場背后真正的“深層次矛盾”。如果制度變革只是單純地“接軌”,將1%的價值普及到世界各國如中國(普世價值),99%的人民不僅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民主(人民民主),而且極有可能破壞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由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才能夠有條件、有信心形成和建設好的制度。同樣,今天如何應對全球化、抗衡歐美壟斷資本,才有可能改進和完善制度建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