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問題”上的“天書”與“地書”
昨天,[盼鐵成鋼]網友貼了一篇《中國政治經濟學年度發展報告(2011年)節選:收入分配問題》,其中說到,隨著《“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關于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政策目標的提出,我國理論界再次掀起了對收入分配問題研究的熱潮。較之往年,2011年關于收入分配問題研究呈現出系統化、深入化、多樣化以及更加理論化等特點。學者們對收入分配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我國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這一現象,而是深入的探討其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以及我國較大的收入差距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例如,關于“圍繞分配領域的“兩個比重”研究分配差距現狀”問題,通過縱向分析資金流量表的相關數據和橫向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收入分配狀況,賈康認為我國的“兩個比重”并不偏低,尤其是勞動報酬比重并不偏低,但是令人堪憂并必須重視的是90年代以來“兩個比重”的總體下降趨勢,以及同期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關于“共同富裕”問題, 有學者概括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價值內涵,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第一,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終極性價值和過程性價值的有機統一;第二,共同富裕是物質利益和精神價值的統一;第三,共同富裕是主導型價值和共同性價值的統一。
這個帖說的問題,實際上是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收入問題,但是點擊數并不高,因為它的學術性太強,一般沒有一定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看不懂,所以有網友說,看報告有如讀“天書”。
“收入分配問題”問題,大于前兩天看到一篇微博,內容如下——
以前是二十個蘋果十個人分,政府拿去九個,十一個蘋果十個人分一般三個人分四個余下七個人一人一個。現在是一百個蘋果,政府拿去五十個,第一個人拿了二十個二三兩人拿了十四個,四五六人各拿三個,七八各兩個,九十兩人各一個半。這大概目前分配狀態。
相對前面的“天書”,這個微博可以稱為“地書”。這“地書”雖然沒有“天書”那么多“理論”,但是說得形象具體,誰都看得懂。不但看得懂,而且你還可以參與分析討論。比如以前政府拿去的九個蘋果,主要是用來開發新的蘋果園,為了讓大家分得更多的蘋果。現在政府拿去五十個,二十個“公款消費”了,二十個成為了“禮品”,其它的主要用來維持好看的雞的皮。
比較起來,大于喜歡看這種“地書”,而且認為過去那種蘋果的分配方式比較符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的原則。如果不改變后面這種分法,哪怕在“天書”里把理論說得天花亂墜,也改變不了“兩個比重”的總體下降趨勢,更不要說什么“共同富裕”了。一些簡單的問題,何必在理論上搞得那么復雜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