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今天鄧小平理論是我們治國的重要的思想,在各個重大場合中都有鄧小平理論的身影,但是我國是否繼承了小平同志的理論?我們需要打開《鄧小平文選》看看鄧小平同志親自指出的改革道路到底是應該如何的?我們是否是走的這條道路。
·什么叫社會主義,什么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我們講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要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所以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如果說我們建國以后有缺點,那就是對發展生產力有某種忽略。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更不是共產主義。
在中國現在落后的狀態下,走什么道路才能發展生產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這就又回到是堅持社會主義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上來了。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而堅持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就不會產生貧富過大的差距。再過二十年、三十年,我國生產力發展起來了,也不會兩極分化。
——《鄧小平文選》(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
·我們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時,一定要堅持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堅持五講四美三熱愛,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四條里面,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我們干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點,我希望宣傳方面任何時候都不要忽略。現在我們搞四個現代化,是搞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不是搞別的現代化。我們采取的所有開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我們允許個體經濟發展,還允許中外合資經營和外資獨營的企業發展,但是始終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們提倡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為了激勵和帶動其他地區也富裕起來,并且使先富裕起來的地區幫助落后的地區更好地發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也是同樣的道理。對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個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稅。還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來以后,自愿拿出錢來辦教育、修路。當然,決不能搞攤派,現在也不宜過多宣傳這樣的例子,但是應該鼓勵。
——《鄧小平文選》(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
·總之,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我們就是要堅決執行和實現這些社會主義的原則。從長遠說,最終是過渡到共產主義。現在有人擔心中國會不會變成資本主義。這個擔心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我們不能拿空話而是要拿事實來解除他們的這個憂慮,并且回答那些希望我們變成資本主義的人。我們的報刊、電視和所有的宣傳工作都要注意這個問題。我們這些人的腦子里是有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
——《鄧小平文選》(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
·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我們大陸堅持社會主義,不走資本主義的邪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創造的財富,第一歸國家,第二歸人民,不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國家拿的這一部分,也是為了人民,搞點國防,更大部分是用來發展經濟,發展教育和科學,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鄧小平文選》(一九八五年五月、六月)
·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但在四個現代化前面有“社會主義”四個字,叫“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我們現在講的對內搞活經濟、對外開放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原則下開展的。社會主義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二是不搞兩極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現在占整個經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鄧小平文選》(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社會主義時期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使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長,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為進入共產主義創造物質條件。不能有窮的共產主義,同樣也不能有窮的社會主義。致富不是罪過。但我們講的致富不是你們講的致富。社會主義財富屬于人民,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我們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好起來,目的是更快地實現共同富裕。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的政策是不使社會導致兩極分化,就是說,不會導致富的越富,貧的越貧。坦率地說,我們不會容許產生新的資產階級。
——《鄧小平文選》(一九八六年九月二日)
·我們執行對外開放政策,學習外國的技術,利用外資,是為了搞好社會主義建設,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們允許一些地區、一些人先富起來,是為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兩極分化。這就叫社會主義。
中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不搞社會主義是沒有前途的。這個道理已經得到證明,將來還會得到證明。如果我們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四千美元,而且是共同富裕的,到那時就能夠更好地顯示社會主義制度優于資本主義制度,就為世界四分之三的人口指出了奮斗方向,更加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所以,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鄧小平文選》(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需要什么條件呢?第一條,需要政局穩定。為什么我們對學生鬧事問題處理得這么嚴肅,這么迅速呢?因為中國不能再折騰,不能再動蕩。一切要從大局出發。中國發展的條件,關鍵是要政局穩定。第二條,就是現行的政策不變。我剛才說,要從我們整個幾十年的目標來看這個不變的意義。比如說,現在我們國內人們議論雇工問題,我和好多同志談過,犯不著在這個問題上表現我們在“動”,可以再看幾年。開始我說看兩年,兩年到了,我說再看看。現在雇工的大致上只是小企業和農村已經承包的農民,雇工人數同全國一億多職工相比,數目很小。從全局看,這只不過是小小的一點。要動也容易,但是一動就好像政策又在變了。動還是要動,因為我們不搞兩極分化。但是,在什么時候動,用什么方法動,要研究。動也就是制約一下。像這樣的事情,我們要考慮到不要隨便引起動蕩甚至引起反復,這是從大局來看問題。重要的是,鼓勵大家動腦筋想辦法發展我們的經濟,有開拓的精神,而不要去損害這種積極性,損害了對我們不利。
——《鄧小平文選》(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六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年來,已經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集中力量搞四個現代化,著眼于振興中華民族。沒有四個現代化,中國在世界上就沒有應有的地位。我們搞的四個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決大家的困難,才能避免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去年發生動亂,當時我們控制了局勢,這是完全必要的。我曾經請人轉告布什總統,中國如果不穩定就是個國際問題,后果難以想象。只有穩定,才能有發展。只有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有一個穩定的社會主義中國。
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的制裁是不管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打了二十二年仗才建立起來的,是在被封鎖、制裁、孤立中成長起來的。經過四十年的發展,特別是經過最近十年的發展,我們的實力增強了,中國是垮不了的,而且還要更加發展起來。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時代的要求。
——《鄧小平文選》(一九九○年四月七日)
·沿海如何幫助內地,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由沿海一個省包內地一個省或兩個省,也不要一下子負擔太重,開始時可以做某些技術轉讓。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
我不止一次講過,穩定壓倒一切,人民民主專政不能丟。你鬧資產階級自由化,用資產階級人權、民主那一套來搞動亂,我就堅決制止。馬克思說,階級斗爭不是他的發現,他的理論最實質的一條就是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作為一個新興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本身的力量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內肯定弱于資本主義,不靠專政就抵制不住資本主義的進攻。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我們叫人民民主專政。在四個堅持中,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這一條不低于其他三條。理論上講清楚這個道理是必要的。
——《鄧小平文選》(一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對大家講這個道理。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么,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總之,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構想是這樣提出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后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先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當然,太早這樣辦也不行,現在不能削弱發達地區的活力,也不能鼓勵吃“大鍋飯”。什么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么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到那個時候,發達地區要繼續發展,并通過多交利稅和技術轉讓等方式大力支持不發達地區。不發達地區又大都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地區,發展潛力是很大的。總之,就全國范圍來說,我們一定能夠逐步順利解決沿海同內地貧富差距的問題。
——《鄧小平文選》(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
而依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的《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第一章《費爾巴哈》中的觀點,他闡明了物質生產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就是必須生存,為此人們首先需要衣、食、住和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東西,即物質生活本身的生產。物質生產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
從此看來,改革開放是為了帶來生活的現代化和富裕,來達到更好的生存條件,本身是沒有錯的。我們是應當去支持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現代化的便利成果,但是也一定不能支持改革開放的失誤。也不能不分青紅皂白、不假思索的就去全面否定改革開放的一切成績和失誤。要努力的去做到、去成為一個客觀的唯物主義者。要分辨出改革的利處和弊處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更好發展。
我們一定要意識到這點,喪失了理性、客觀的群體是不容易被 或者說 是不會被人民大眾所認可的,形象也很有可能在此被徹底毀滅。因此在此提醒各位,千萬要考慮到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喜愛,提醒各位,一定要以一個共產主義者的品質去理性的看待改革開放。如果只是一味的否定,而不考慮人民的渴求和真實需要,喊著人民而背離人民,那將是最可悲的,最證明革命失敗的。千萬千萬要注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