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戰略和國家軍事戰略是當今世界國家最高戰略,戰略決策的成破利害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邁入金融資本全方位控制和媒體網絡信息全方位影響的社會。我國金融控制系統和體系逐步失去動態平衡功能,導致我國管理社會系統和體系的動態平衡能力逐步被消弱。特別是近年來,境內外金融圍剿資本借助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政策,以大眾百姓借高利貸投資為掩護,利用私募股權投資企業為載體,如潰堤洪水在中國大地泛濫逞兇。
境外金融圍剿資本(多方面背景)設計與國內機構聯手,透過對中國經濟社會全方位的侵蝕控制,隱蔽進入中國資金已高達20萬億(約3萬億美元),形成日益嚴峻金融圍剿中國態勢,進而蓄謀瓦解吞噬中國。
延至2011年,境外金融資本和金融機構借國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監管全盤失控之機對中國形成金融圍剿,境外反華勢力和反華國家借民怨載道之機對中國政府執政根基實施全面瓦解。隨著各個設計環節的逐步引爆,金融圍剿似洪水猛獸般全方位展開。
伴隨高利貸、私募股權投資(PE)等金融系統性危機次第引爆,將給中國帶來不可估量的毀滅性連續重擊。我國已到必須破解金融圍剿和防止國家瓦解的歷史抉擇關頭。正視我國面臨金融圍剿和國家瓦解的嚴峻現實,應對和破解其危,是當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迫切首要重任。
一、我國私募股權投資泛濫失控的嚴峻現狀
(一) 20萬億巨大私募股權投資規模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6月,我國私募股權投資規模已達20多萬億元(未計算投資規模投資增值),約占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39.79萬億元的50%以上。
以境外投資機構為主導的巨大規模私募股權投資資金泛濫成害,已然形成對我國多層面、多體系的嚴峻金融圍剿態勢。
(二) 隱蔽滲透方式之一:以私募股權基金滲透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1年6月,國內披露已批準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704家,募集規模1923.02億美元。其中:人民幣募集規模333.16億美元,占17.32%,外幣規模1589.86億美元,占82.63%。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未披露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約有2000多億美元,投資和管理機構主要是中外資銀行、投融資機構、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等。
隱蔽滲透的主要境外機構有:
1、華爾街集團滲透
華爾街集團是境外金融資本的主要滲透方之一。
例如,2009年摩根士丹利入股杭州工商信托公司之后,2011年5月又共同成立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持股80%,杭州工商信托持股20%。其首個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5月份開始募集,募集目標為15億人民幣(約合2.25億美元)。
2011年5月高盛與北京市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合作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高盛持股80%,北京市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持股20%。募資目標50億元人民幣(合7.69億美元),主要用于國有企業重組、收購和向境外投資。
2、私人股本集團滲透
私人股本集團凱雷(Carlyle)、黑石(Blackstone)、TPG、華潤集團漢威資本等是境外金融資本的主要滲透方之一。
例如,2010年7月,北京市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與凱雷合作成立投資管理合資企業——凱雷(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凱雷持股80%,北京市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持股20%。通過該合資企業,在北京建立規模達50億元人民幣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對象為北京及中國各地的大型增長企業。
3、外資私募股權基金組合的基金(專業PE-FoF、Private Equity Fund of Funds)機構滲透
外資私募股權基金組合的基金專業PE-FoF(Private Equity Fund of Funds)是專門投資于私募股權基金組合的基金,以在中國市場上的外資私募股權基金為主要投資目標,是境外金融資本的主要滲透方之一。
PE-FoF主要有磐石基金、Asia Alternative ManagementLLC、摩根凱瑞資本等十余家。
(三) 隱蔽滲透方式之二:以國內私募股權投資有限合伙制企業(國內LP)滲透
截止2011年6月,根據清科數據庫中收錄統計,國內LP共3947家,在所有收錄的LP中,有可投資本量數據披露的機構共2434家,共計可投資金規模6523.07億美元。其中,境外投資者占比超過85.0%,外資可控投資規模占據統治地位,國內投資者占比不超過15%。從表面數據看,國內投資者出資能力十分有限。
另外,天津市給予私募股權投資企業的優惠政策注冊的LP企業,約有1700多家,可投資金規模約1200億~1500億美元。廣州、上海、北京的LP企業家數和規模與天津不相上下,可投資金總規模約4000億~5000億美元。
兩部分LP企業合計,可投資金總規模已高達上萬億美元。
全國各地其他形式的私募股權投資企業還未列入。
(四) 隱蔽滲透方式之三:國外私募股權投資有限合伙制企業(國外LP)滲透
1、1.6萬億美元“熱錢”經地下渠道滲透
據美國金融戰略攻防LP系列報導,受大基金支持規模達1.6萬億美元的國外LP,通過地下渠道未經過中國政府備案進入中國,國內把這部分資金通稱為“熱錢”。
按照美國金融戰略攻防LP系列報導,進入中國“熱錢”的地下渠道主要有花旗、匯豐等境外銀行在中國設的金融機構、國內外相關企業協會和商會、投融資洽談會、地下錢莊、留學歸國人員創業等渠道進入。這種形式被他們稱為“借殼”進入,與國內企業到國外的“借殼上市”異曲同工,但目的不一樣。
2、美國對中國金融圍剿的戰略布局
正反向戰略布局——據美國金融戰略攻防LP系列報導,國內企業國外借殼上市,是美國對中國金融戰的反向戰略布局。國外PE借殼進入中國是美國對中國金融戰的正向戰略布局,真可謂一箭雙雕。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內借殼國外上市的企業無一例外全部虧損。
圍剿資金主要來自中國——又據美國金融戰略攻防LP系列報導,國外PE募集的資金85%都取自中國。
國外PE進出中國渠道——再據美國金融戰略攻防LP系列報導,花旗、匯豐等境外銀行在中國設的金融機構通過提供美元和人民幣的轉換,為國外PE進出中國開通渠道。國內外相關企業協會和商會的合作往來,為國外PE進出中國鋪墊舞臺。例如,美國企業成長協會(ACG)2009年在天津成立中國總部就是為國外PE進入中國鋪路。
融資洽談會全方位服務——目前,國內舉辦的多種投融資洽談會等類似形式也為國外PE進入中國做了全方位的迎接服務。例如,2011年天津第五屆融洽會,參會國內外企業和機構達4015家,參會各類金融投資機構1520家,金融資產規模高達18320億美元,而天津市發改委在會議上的推介項目647個,總投資規模才6587億元人民幣,融資需求額僅為3859億元人民幣。
其他渠道——地下錢莊、留學歸國人員創業等渠道進入中國的國外PE目前還無法完整統計。
(待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