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的本質是什么?
腐敗的本質是什么?有人講,腐敗的本質就是以權謀私,就是權錢交易,就是行賄受賄,就是買官賣官,就是貪贓枉法,就是權色交易,就是亡黨亡國。可我說不是。我說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等,其實都是腐敗的形式。而亡黨亡國也只是一種推測。那么腐敗的本質是什么呢?我說就是錢能管用。具體就是錢能管用,那腐敗才能產生。錢不管用,或管用也受到極大的限制,那腐敗就極不易產生。可這樣說來,有人可能還是要不同意。不同意錢能管用怎么具體就造成了腐敗?不同意是不是錢不管用,什么都不用錢買,什么都不用錢去做交易,腐敗才不會產生?對此我只能說,錢的管用如果能用到正地方,比如不僅使經濟發展,而且還能相應使人民生活更滿足,更幸福,那當然錢的管用也不致造成腐敗。但如果錢的管用超出這一邊界,超出這一界限,超出這一應有的領域,比如用錢不是來發展經濟,而是發展種種不同的社會交往,社會聯系,乃至人與人之間有時不得不互相的求助于借助,那這時,那就想不發生與錢有關的類似的腐敗,那可能也不容易。而從這一點也就可以說,錢的管用如果用得好,那可能是皆大歡喜。而如果用得糟糕,甚至不用糟糕,只用得不那么太適宜,那接連不斷的腐敗就有可能接踵而來。我們搞反腐敗不能首先不認識到腐敗的性質及意義,不認識到腐敗其實不是僅僅只是一種社會現象,而是在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當中,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因種種不正當的發展現象,而不斷的產生。
具體說,改革前的腐敗為什么會不像現在這樣多?因為那時錢不特別管用。不像現在,無論誰,誰要是不能拿出一點錢,起碼不說低人三分,起碼可能也不那么體面。所以改革前的社會,總起來講,主要是一種因循守舊,還不那么怎么開發,怎么開放。而不開放,不開放,自然錢的用處就少,自然許多人就不是用錢去處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可改革后不同了。改革后不僅開發、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而且就每一人的開發、開放的程度來講,相互之間也都大不一樣。具體就是有人其實已經開發、開放到除了祖宗的墳挖不出來,那其它可能就沒有他可能開發、開放不到的地方。而這樣就是說,由于開發、開放的程度越高,結果導致用錢進行不同的交易的領域、場所,那也就日益寬廣。所以改革以來,由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實際今天已很少有人再能抵擋得住錢的誘惑。因為錢有時在這里,有時雖然還不一定就能使人頂天立地。但起碼在一定程度上,有時用它救救急,救救命,有時可能還真管用。就此想讓人們不再重視錢的使用,錢的管用,錢的開發與開放,那其實無異于夢中娶老婆,根本不會有的事。
由于錢的管用在改革開放之后越來越顯示出其極其重要的意義,結果就形成一種在集錢、攢錢、賺錢、找錢等等的不同途徑上,今天就上演開了一場腐朽與腐敗,昏庸與無知、無能的智慧大戰。具體就是誰腐朽,誰腐敗,誰昏庸,誰無知且無能,全看其在錢的使用和管用上,是否能具體更勝一籌。所以腐敗不是智慧的腐敗,但它卻有可能與某種程度的智慧緊緊相連。
我們搞反腐敗主要應搞什么呢?我以為,其實不在單一的抓什么大案、要案,也不在什么見一個就得要抓一個,不在。那么在什么呢?我以為就要在,就應該在,在與腐敗的智慧角斗上,要應該盡量能更多一點的更勝一籌。具體就是你搞腐敗不是搞的很有智慧嗎?那我搞反腐敗,那我就得搞的比你的智慧還要更智慧。而這樣就是說,我們不要全都把眼睛只盯著腐敗的斤斤兩兩,而要盯著其可能不同要發展的動向。所以不管怎樣搞反腐敗,我以為,就目前的方法和形式而言,其實我是極其不贊同的。要劃清腐敗與腐朽與腐爛的界限。要劃清搞腐敗不是不可以,而是只要是為黨,為國家,為人民搞腐敗,那就搞的越多越好,搞的越大說明越有能耐。但搞腐朽則是絕不可以,而搞腐爛,比如搞權色交易,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具體就是你把權給了她,而她把色給了你,那對不起,您的權就別要了。因為只能二者取其一,不能全占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