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締造者,他試圖創(chuàng)建一個理想的社會主義中國:人民做主、各盡所能、共同富裕。
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社會。她讓無數(shù)先烈為其獻身,讓兩代人為其奮斗。
可是在近100年的努力后,毛澤東的這個理想社會主義實現(xiàn)了嗎?人民當家作主了嗎?我們共同富裕了嗎?
如果沒有,問題是出在哪里?
很多社會問題和社會現(xiàn)象在社會學家之間爭來爭去很難有合理的解釋和答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究其原因是因為很少社會學家懂得生物學,懂得人和文化的生物屬性,不理解人的文化屬性,如思維和行為方式、經(jīng)濟和政治地位、政治立場和信仰不是由家庭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教育決定的,而是由人的生物屬性,也就是生就的基因決定的。
人是生物的一種,生物的一切都是基因決定的。環(huán)境只能改變基因表達的量,但不改變基因的實質(zhì)。人做為生物的一種,也是如此。人的一切,包括體征、情商、智商、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和信仰等文化屬性,都是和一個人的基因相關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Twin_study#Critical_accounts
(關于基因和環(huán)境的關系,見我的博文: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6037&do=blog&id=514459)
窮人和富人,善和惡的生物學基礎——人的分類、文化屬性和生物屬性
世界上的人分為兩類:
按經(jīng)濟地位分,為富人和窮人;
按政治地位分,為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
按政治立場分,為右派和左派。
在美國,是共和黨和民主黨;
在中國,是資產(chǎn)階級和無產(chǎn)階級兩條路線。
這些是人的基本文化屬性。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以上分類都是表型的分類(phenotype)。人的科學分類應該按他們的生物屬性本質(zhì)來分:那就是按生存能力來分,為強者和弱者;競爭能力強的人和競爭能力弱的人。
而強者和弱者是由他們生就的基因所決定的。他們的文化屬性:思維和行為方式、經(jīng)濟和政治地位、政治立場和信仰,是由他們的生物屬性決定的,因此也都是基因決定的。最終,人類要按他們的基因來分類(genotype)。要想改變一個人的文化屬性,首先得改變他的生物屬性,也就是改變他的基因。
強者生存能力強,個人能力就足夠生存,因此合作的需求性不強,不太必要有“公心”,“私心”讓他們比普通大眾生活的更好。而“公心”需要他們把所得分給弱者,只能降低他們的生活水準。因此,決定強者和私心的基因可能是同一個或一組連鎖的基因,也就是難以分開的基因。(這里只是推論,需要科學實驗證明)。因此,強者的私心大于公心。這個生物屬性讓強者生存的更好,讓強者成為富人,讓強者成為統(tǒng)治者。
弱者生存能力弱,個人生存能力差,競爭性弱。一個個體不足以和強者競爭和抗衡,因此需要聯(lián)合起來才能從強者口中分得一點食物。聯(lián)合就需要有“公心”,為公眾利益而聯(lián)合努力。“公心”大于“私心”也就是弱者的生物屬性,也就是弱者具有“公心”的基因的必要。這個追求共同利益的生物屬性,讓弱者有能力和強者抗衡,爭得生存的機會。
“公心”和“私心”,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善”與“惡”。為公就是善,為私就是惡。人的一切“善”行為:如尊老愛幼、舍己為人、一心為公、不謀私利、誠信忠誠等,都是從“公心”而來。而一切“惡”行為:如自私自利、貪污腐敗、坑蒙拐騙、爾虞我詐、殺人越貨、狼心狗肺等,都是由“私”心而生。
因此,弱者和善有較高的相關性,強者和惡有較高的相關性。這就是人的生物屬性和文化屬性的關系。當我們看“感動中國”的時候,里面的善的榜樣基本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者和窮人。
人是復雜的,人的生物屬性和文化屬性也是復雜的。善和惡也不是和窮和富的社會地位絕對相關。每個社會階層都有能力強的和能力弱的人。因此,每個社會階層都有惡人和善人。
人的基因也是復雜的。一個個體,不管窮人富人,每個人在為自己爭私利的同時,也都有合作的需要。因此,也都同時具有“公心”和“私心”的基因,只是窮人和富人的程度不同。因此,文化環(huán)境也會對人的“公心”基因和“私心”基因的表達有抑制和誘導的影響。
人民大眾是弱者
人民大眾是生物學上的弱者。他們競爭能力弱,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地位低下。
毛澤東看到了人類的不公平,是站在勞苦大眾的立場為窮人說話的。為窮人說話并能做為領袖,必需兼有弱者的公利基因和強者的能力基因。具這樣的生物屬性的人才能站在窮人的立場領導窮人去和富人集團抗衡。一個強者其立場、思維和行為方式通常是富人的,并且管這些思維和行為方式的基因很可能是連鎖的。很少有強者能站在窮人的立場,真正替窮人說話,而不是在利用窮人來獲取自己的利益。
毛澤東是極少數(shù)的、具有窮人和弱者的立場,替勞苦大眾說話的、不謀私利的強者。從生物學意義上說,毛澤東和愛因斯坦、霍金一樣,是個小概率基因組合的個體,是天才,非常人。而和毛澤東同時代的其它中國共產(chǎn)主義領導人實際上多是“民族強國”主義者。
中國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建設人民做主、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中國的同時,在國際上面對的是強大的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的競爭和打壓。人民大眾是弱者,沒有和帝國主義國家競爭的能力。
要和強國競爭,中國也必需要強國。要強國,就必需重用強者(富人)。要重用強者,激勵強者的積極性,就必需為強者說話,代表強者利益。為了經(jīng)濟的發(fā)達和國家的強大,毛澤東就必須重用強人。因此,人民就當不了家,做不了主,同時也就富裕不起來。毛澤東陷入了代表窮人和富人利益的矛盾之中。所以毛澤東的人民做主,共同富裕的理想就難以實現(xiàn)。
競爭阻礙了毛澤東的理想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現(xiàn)
競爭是生物的本質(zhì)屬性,競爭也是產(chǎn)生階級和不平等的根本,競爭當然更是阻礙人民當家作主的關鍵。
世界上只要有競爭,就有權利和經(jīng)濟上的不平等,世界就不太平,弱者就當不了家,做不了主。強者是不可能自愿利益平等分配的,只有弱者有均貧富的需要。因此,在一個競爭的社會里,人民是不可能當家作主的。共同富裕,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毛澤東能在中國消滅競爭,但沒有辦法在世界上消滅競爭。最終,在國際競爭的大環(huán)境中,中國也只能被卷入競爭。
競爭,只是給世界帶來了創(chuàng)造物質(zhì)文明的速度,但卻給精神文明帶來了災難。
今天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文明已經(jīng)足夠讓全世界的人吃飽穿好,我們需要的是讓全人類都能享受到這些人類的共同財富。
競爭,請進入人類文明史的博物館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