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9月7日,《人民日報》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發表了題為《抓革命,促生產》的社論。
1966年10月9日至28日 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葉劍英說:主席說,為什么要搞文化大革命?第一是為了反修防修,第二是為了戰備。文化大革命就是最好的戰爭動員。
1966年12月21日毛澤東會見波蘭共產黨臨時中央的揚力說:還要反對我們黨內的修正主義,不然的話,再過多少年,中國的顏色就變了,到那時就晚了。我們的80%的黨員是 1948年以后入黨的,有些是資產階級的投機分子。領導機關對他們毫無辦法,他們就怕紅衛兵。抓住整個階級斗爭和還沒有完成的反封建主義的斗爭、孔夫子的影響。他們灌輸帝王將相觀點,灌輸資產階級法權思想。
1969年4月28日中共九屆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毛澤東:“看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的。我們這個基礎不穩固。據我觀察,不講全體,也不講絕大多數,恐怕是相當大的一個多數的工廠里頭,領導權不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在工人群眾手里。過去領導工廠的,不是沒有好人。……但是,他是跟著過去劉少奇那條路線走,無非是搞什么物質刺激,利潤掛帥,不提倡無產階級政治,搞什么獎金,等等”。
1970年12月18日毛澤東與斯諾談話。關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毛說:“我們沒有大學教授、中學教員、小學教員!全部用國民黨的,就是他們在那里統治。文化大革命就是從他們開刀,拋掉的是百分之一、二、三。”
黨員隊伍中“有些是資產階級的投機分子”;工廠“領導權不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在工人群眾手里”;學校教員“全部用國民黨的”;“還沒有完成的反封建主義的斗爭”;這種占有相當數量的社會基礎一旦同中央的修正主義關聯,“中國的顏色就變了”。對于黨內的修正主義,毛澤東表達了相當的憂慮:
“我多次提出主要問題,他們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話他們可以不聽,這不是為我個人,是為將來這個國家、這個黨,將來改變不改變顏色、走不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我很擔心,這個班交給誰我能放心。我現在還活著呢,他們就這樣!要是按他們的作法,我以及許多先烈們畢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諸東流了。”“我沒有私心,我想到中國的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們是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眾,不能讓他們再走回頭路。”“建立新中國死了多少人?有誰認真地想過?我是想過這個問題的。”(《毛澤東傳1949—1976》P.1390)
面臨這樣的事態,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就有四個理由。1.過社會主義這一關;2.反修防修;3.戰備;4.抓革命促生產。1、2,可以合成一個原因,最終為三個原因。如果在黨團結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通過另一種選擇解決上述三個問題。但由于“他們接受不了,阻力很大”的事實存在,毛澤東認為黨已經被一批修正主義分子分裂,事實上需要重建黨。1966年6月10日毛澤東會見胡志明說:一個黨不分裂,沒有那回事。文化大革命是從去年11月開始的,已經7個多月了。1966年10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引起警覺還是23條”。1967年1月17日毛澤東會見馬來西亞共產黨總書記陳平說:同劉少奇的斗爭是從1964年夏天開始的,1965年制定的23條就是這場斗爭的結果。圍繞23條的斗爭,促使毛澤東下最后的決心搞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5日,毛澤東說道:“我們這批人一死,修正主義很可能起來。”“我們是黃昏時候了,所以,現在趁著還有一口氣的時候,整一整這些資產階級復辟。”(《毛澤東傳1949—1976》 P.141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